&esp;&esp;所有官员都进入大殿,朱元璋却迟迟不来,众人开始纷纷议论近日时政。
&esp;&esp;“今天早朝陛下会议何事?”
&esp;&esp;“应该与近日的一系列案子有关!”
&esp;&esp;“话说,为什么每次案件都有那个郎中朱桐。”
&esp;&esp;“你说话可谨慎些吧,这位小郎君背景不简单,每一次陛下对其都极为宠幸,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esp;&esp;“看,那位不就是朱桐嘛!”
&esp;&esp;一位吏部侍郎指着一边说道。
&esp;&esp;由于声音较大,瞬间所有人都看向朱桐,仔细打量。
&esp;&esp;而徐达、汤和与刘伯温却异常平静,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站在原处。
&esp;&esp;经历这几日的腥风血雨,绝大部分官吏都看出来这位新秀的前途不可估量。
&esp;&esp;众人纷纷议论道:
&esp;&esp;“陛下果然慧眼识珠,这位小郎君一看就是百年难遇的人才。”
&esp;&esp;“小郎君可是不错啊,仪表堂堂!”
&esp;&esp;“还得是年轻人,精明强干,看看欧阳伦之案这位小郎君可谓是功不可没。”
&esp;&esp;“确实是谋国之臣,陛下知人善用”
&esp;&esp;
&esp;&esp;朱桐被人看着一时间有些不适,随即将身子转过去。
&esp;&esp;陛下为啥也让我来上朝呢?
&esp;&esp;我也没有什么具体职位,更不会有什么事
&esp;&esp;还是早点结束了回家吃饭吧,大早上连一口东西都没吃。
&esp;&esp;“皇上驾到!”
&esp;&esp;宦官尖声喝道。
&esp;&esp;所有官吏一齐下跪行礼道:
&esp;&esp;“恭迎圣驾!”
&esp;&esp;朱元璋从偏殿走来,一身红色的龙袍带起一阵微风。
&esp;&esp;“都给咱起来吧,咱今天有件事和你们说说。”
&esp;&esp;说着坐到龙椅上。
&esp;&esp;众人纷纷起身,李善长率先起身问道:
&esp;&esp;“敢问上位,是何事?”
&esp;&esp;朱元璋直截了当地说道:
&esp;&esp;“刑部左侍郎王硅还乡丁忧,如今此位空缺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esp;&esp;李善长思索片刻随即说道:
&esp;&esp;“诶,上位您看右侍郎张茂之如何?”
&esp;&esp;“张茂之在刑部已有五载之久,按前朝惯例当由右侍郎来顶替空缺。”
&esp;&esp;朱元璋沉默着没有回答,刘伯温却上前一步说道:
&esp;&esp;“陛下,臣以为不妥!”
&esp;&esp;朱元璋立即来了兴趣问道:
&esp;&esp;“伯温,你说说看。”
&esp;&esp;“臣以为,张茂之为人较为固执,听不进他人的劝谏,断案常常难辨忠奸,若是执行法令必当刚正不阿。”
&esp;&esp;“但不适合居高位。”
&esp;&esp;朱元璋闻言满是赞赏,心想刘伯温说的有理有据,正和自己心意,随即说道:
&esp;&esp;“伯温言之有理,那你可有推荐的人手。”
&esp;&esp;“陛下,容臣想想。”
&esp;&esp;刘伯温说道。
&esp;&esp;“那诸位臣工可否还有人选?”
&esp;&esp;朱元璋又问道。
&esp;&esp;吏部尚书吕典上前回道:
&esp;&esp;“陛下,臣觉得刑部员外郎赵延廷可以担此重任,赵延廷多年以来主刑部律法修订之事。”
&esp;&esp;李善长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