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2章 ‘捺钵’制度与谈判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个赠币的基础是按照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才得以结束。

甚至在这中间,辽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

最后先仁宗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毕竟当时宋夏第一次战争已经走向了大宋不利局面,先仁宗皇帝期望能够借辽国之手干预,与西夏和谈。

对于这件事,还是富彦国大相公当年亲自出马坐镇谈判的,这点韩明还是听自家祖父闲聊时说起。

而此次韩明率领使团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更改‘重熙增币’(庆历增币)的内容。

一是将辽兴宗时期的出现的‘纳’字去掉,恢复澶渊之盟时的赠送意思。

二是希望能够通过谈判减少一些‘岁币’,改为以物抵押。

三是希望能够广开边境榷场,多增加数个边贸场所,进行商贸往来。

四是提出能否与辽国进行马匹交易,大宋愿意出钱进行购买。

而这里边最让韩明看重的是第四点,对于大宋来说,马匹的多少关乎未来的北伐国运之战。

没有骑兵部队,想要以步克骑,成本压力实在太大,韩明也没有过多精力投入这里边,因此购置一批良马是必须的。

在之前的宋夏之战中,大宋将横山一带的夏州重新收复回来。

横山脚下的夏州之地虽然比不上河套平原与燕云之地,但是进行培育还是绰绰有余。

韩明的想法是借助在辽夏两国购置的良马配种,然后在横山一带蓄养,先行组建一支数量在万余左右的骑兵部队。

毕竟夏州马场在唐代时最高能达到养马十九万以上,可见这个地方的底子有多好。

当然这支部队不会隶属于任何一支禁军,它会成为未来大宋骑兵的底子,一步步进行扩展。

关于养马问题在年前与英宗皇帝的讨论中,就已经以朝廷名义牵头,在夏州推行马政了,虽然问题多多,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向好的。

韩明本想着找个时间去夏州视察一番,结果朝廷的事儿一天一个样,忙得他根本没机会出京。

现在北上使辽,自己可要抓紧时间把一些问题解决,等回国就开始正式组建骑兵部队。

在这样想法的趋势下,原本不作为谈判人员的韩明也加入了进来。

然后整个宋辽双方都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大国外交,自当雅量’的代表。

韩明的卑鄙无耻下流脸皮厚以及满屏的口水,都要把辽国谈判人员给淹没了。

消息传到毡车的耶律洪基处,这位辽国大皇帝陛下是一脸的抽搐,半晌没有回过神来。

身边的萧观音和四小只都瞪着大眼睛听耶律良的汇报,简直惊掉了下巴。

“陛下,诸位大人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是好,您看是否需要给个旨意之类的...”

耶律良有些头疼的轻揉两下太阳穴。”

“朕养他们是吃干饭的?连一个外行人都压不过?”

“告诉阿里莫,他若是办不好,朕就让人换了他!”

耶律洪基丝毫不客气,随着在位时间的加长,他刚愎自负的性格越发凸显,很多时候,都是直接一言堂,让所有皇族、大臣都感到压抑。

“陛下,阿里莫好歹也是您亲手扶持的,这样是否有些...”

耶律良作为近臣有多近呢?可以说只有他能够在耶律洪基面前无所畏惧的畅所欲言,还不招这位道宗皇帝的忌惮。

“阿苏!在朕这里你不需要弯弯绕绕提醒,阿里莫虽是朕亲手提拔,但是近些年他的屁股到底偏向谁,你应该最清楚!”

耶律洪基这句话基本宣判了这位辽国财政大臣的结局。

“臣明白了,臣立马将陛下口谕转述给他。”耶律良深吸一口气,转身出了营帐。

“父皇,您刚才不应该对阿苏叔叔那么凶的!”

作为耶律洪基最小的女儿,耶律特里睁着大眼睛,拉着自家父皇的衣袍噘嘴道。

“额(⊙o⊙)…”耶律洪基一下子顿住,然后有些哭笑不得抱起耶律特里哄道。

“父皇知错了,等一下你帮父皇给阿苏叔叔带个礼物致歉好吗?”

耶律洪基见到可爱的女儿,心里的僵硬也融化了稍许。

“好啊好啊!特里一会儿就去找阿苏叔叔!”

看着重新展露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