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二人组心疼了许久,最后想着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向朝廷打了报告。
韩明听到信的第一时间,感觉这个世界开始魔幻起来。
若是火药真的用于西南大开发上,估计接下来世界进程将会变得更加精彩。
想到几百年之后,强盛起来的蒙古铁骑南下征伐,估计一个照面就得被宋军废掉吧...
咦~!
韩明打了个冷颤,不敢想不敢想,这是要提前让马上民族进入载歌载舞的时代。
虽然心里说着不敢想,但是在批复上,韩某人还是签署了同意。
只不过把文书转到军器监手上,负责人沈括以及副官钟衡文忙疯了,直接把文书拒绝了,退回枢密院。
根据当时退回文书的官僚传话,沈括只说了一句话:“军器监的火器哪个不需要火药,根本没有多余的拨给西南。”
最后消息传到神宗皇帝耳中,只是沉默数秒,立马宣旨:全国收购火药原料,多多益善,官府来者不拒。
这一下子,民间掀起了一波开采硝石、硫黄、木炭等火药原料的热潮,就连几大‘生产建设工团’,也接到了命令。
而所有开采的原料全部由大宋‘科研院’内部进行火药合成,然后秘密押运西南。
由于‘南部生产建设工团’的动静太大,以至于归属大宋的西南夷,以及大理国都有点人心惶惶。
以往有着天然地理的隔绝优势,他们基本上都是半独立的状态。
就算是前唐如此强悍,在南诏脱离自立期间,派遣大军南下攻伐,还不是没有彻底拿下他们,反而让南诏彻底完成独立建国。
但是现在这些天然地理优势,似乎对于大宋来说,有点简单啊!
火药一埋,小火一点,‘轰隆哐当’,山倒屋塌。
他们完全没有任何阻止的办法。
对于西南夷这些从建国后,主动靠拢的少数民族,大宋方面直接表示厚待他们。
要求他们配合赵卨的工作和生产建设,他们能获得大量的土地以及粮食,甚至可以选择进入大宋生活。
但是归根结底,大宋就一个意思:你们的土地,老子要了。
好处该给给,都不含糊,但是要配合官府的工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本来在崇山峻岭间就过得不舒坦,大宋的许诺和多年的依附,也让他们有了自己是宋人的心思。
双方一拍即合,云贵川边境的西南夷彻底纳入大宋的统治区域。
对待西南夷方面的兄弟姊妹,大宋还是温温和和的态度,但是对于大理国,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大宋:老子乐意怎么开山修路就怎么开山修路,你算哪根葱?!
大理方面气得够呛,还不敢龇牙,因为‘南部生产建设工团’背后,站着十数万的都护府大军!
兴修云贵川驰道,不单单是为了后面进攻大理做准备,同时也是为了将西南夷的百姓迁移出来,扩充领土面积以及耕地面积。
至于‘东部生产建设工团’的任务,则是修建船厂,制造海船,扬帆出海和东瀛方面、东南亚方面进行贸易往来。
同时他们还肩负向东探索的任务,根据韩明的指示,在遥远海域的后面,有一座不亚于大宋这片大陆的土地。
他们那里有着黄金白银堆积如山,粮食种子从不断绝,乃是一片净土乐园。
这里边,缺德带冒烟的韩某人运用了后世元朝时期,来过中国的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话话来表达美洲大陆的富庶。
为的就是给民间商人指个方向,鼓励他们远洋航行,争取早点把美洲的‘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带回国。
这样一来,华夏大地上未来不论在遭遇什么天灾人祸,至少有了托底的粮食,能保存很多火种,直到下一个和平盛世到来。
最后关于‘中部生产建设工团’,其主要任务就是在汴京城的北方黄河流域,进行水利工程。
同时准备新修数个城池作为汴京城的北部防线,这是为了给京师提供更多的战略防护。
不至于像后世一样,金军南下,轻松就渡过河来到京师下边晃悠。
至于说迁都这事儿,韩某人可不敢干这事儿。
环望朝堂一圈,他今日敢说‘迁都’,明日他就可以带着家眷去琼州钓鱼去了。
这帮文臣可是从建国后,就是坚定的‘汴京派’,压根不像西迁洛阳。
在韩明眼里,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