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四年的金秋十月,落叶纷飞,范成大历经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京城。回想起在四川时,曾听闻好友陆游提及过一个名叫刘文昌的人物,心中不禁对这位未曾谋面之人充满好奇。待抵达京城之后,经过一番打听,方得知刘文昌如今已在枢密院任职。念及此,范成大便特意登门拜访。
初次相见,两人竟似多年老友一般,相谈极为投契。他们先是纵论国家大事,对当下局势的分析见解独到;随后话题一转,又开始品评起诗词歌赋来,彼此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不知不觉间,时光悄然流逝,但二人仍觉意犹未尽。
彼时,范成大刚刚抵京尚未获得实际职务,而刘文昌所任亦是清闲之职,如此一来二人均有大把闲暇时光可供消遣。于是乎,兴致勃勃的两人相约一同泛舟于西湖之上。微风轻拂着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船儿缓缓前行,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他们一边开怀畅饮美酒佳酿,一边即兴吟诗赋词,真是逍遥自在,惬意非常!
就这样一直玩乐至新年过后,范成大迎来了仕途的转机——他获任礼部尚书一职,并兼任知贡举,负责选拔人才。在此期间,他极力举荐好友陆游,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陆游最终未能留在京城,而是被外放至福州担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这一官职。
到了四月,范成大更是官运亨通,再度得到擢升,荣膺参知政事之位,同时还被赋予监修《国史》和《日历》的重任。此时,念及与刘文昌的深厚情谊以及其出众才华,范成大毅然决定向圣上保举刘文昌前来共同编撰《国史》。所幸圣上恩准了他的请求,刘文昌遂得以从枢密院调任至范成大身旁共事。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同年六月,风云突变。范成大突然遭到朝中某些势力的弹劾,以致被罢黜官职,只落得个主管临安灵霄宫这样一个闲差。无独有偶,与范成大交往密切的刘文昌亦受到牵连,同样被免去原有职务。朝廷责令他前去主管道观事务,面对这般不公待遇,性格耿直的刘文昌义愤填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辞官归隐,从此远离官场纷争。
辞官后的刘文昌并没有急于踏上归家之路,而是转身前往那庄严肃穆的灵霄宫,去探望好友范成大。当范成大得知刘文昌辞官的消息时,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他摇着头,长叹一声说道:“文昌啊,官场向来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官员们的升迁贬谪本属平常之事。再过几年,说不定你又能得到重用呢!何必如此执拗较真,如今这一辞官,虽说失去那点微薄的俸禄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恐怕日后再难有这样的机遇啦!”
刘文昌却只是微微一笑,神色淡然地回应道:“其实早在当初进京之时,我心中便已有了退隐之意。眼瞅着当今圣上已然丧失了收复失地、与金人抗衡的雄心壮志,我纵有满腔报国之志,也难以施展拳脚、一展抱负啊!与其在官场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倒不如洒脱一些,回归山林去过那逍遥自在的日子。再者说了,对于那区区几两俸禄,小弟我着实未曾放在心上。不怕老兄笑话,你的两位弟媳皆是经商的行家能手,家中从不缺银钱花销。若老兄日后真有困难,只管来找小弟便是,定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听到此处,范成大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打趣道:“好哇,那若是哪天我当真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了,定会厚着脸皮前来投奔于你。不过嘛,你可得把家里那条凶猛的大黄狗给拴好了,莫要放它出来咬我哟!”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情谊在这一刻显得愈发深厚。
与范成大道别之后,刘文昌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振南镖局。他一踏入镖局大门,众人便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他的近况。当得知刘文昌已然辞官归乡时,大伙儿先是一阵惊讶,随后纷纷露出释然的笑容,表示不再为官反倒更为逍遥自在。
徐静山和白絮飞更是相互对视一眼后,调笑着对刘文昌说道:“既然如此,不如你就留下来吧,咱们镖局可正缺像你这样的人才呢!”刘文昌闻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摆着手回应道:“你们就别拿我开玩笑啦!我哪里有这般能耐?连自身安危都还需要他人来守护,还是四处游历、纵情山水来得惬意些。”说罢,他拱手向众人作别,转身踏上了返回越州的路途。
抵达越州后,刘文昌首先来到了回春堂。只见此时的回春堂已颇具规模,店内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异常。然而面对这番繁忙景象,刘文昌却自觉插不上手,只能默默站在一旁观望着。倒是那万桃红,将整个回春堂打理得井井有条,令人赞叹不已。
闲来无事的刘文昌,索性陪伴起睿泽读书习字。不过让他有些哭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