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捡个竹马去种田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章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esp;&esp;叶家大儿子到了读书的年龄,那时家里地少孩子多,实在拿不出读书的银子,王老太只能忍痛放弃。

&esp;&esp;叶家老二到了七、八岁时,王老太不想再错过,砸锅卖铁地送他去读私塾。

&esp;&esp;当时还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里比叶家地多富足的人家不在少数,他们都没敢冒险送孩子去读书,王老太怎么这么随便地就决定送儿子读书呢。

&esp;&esp;对农户来说,供一个孩子读书需要集全家之力,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有所回报。

&esp;&esp;再说即使花费了金钱和时间,大多数人家也不一定有所收获,农家孩子因各种条件限制,考上功名的可能性非常微小。

&esp;&esp;王老太的这个决定不出众人所料,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esp;&esp;叶家老二并不喜欢读书,也读不进去,硬着头皮读了两年,私塾先生说什么都不再教他了,老二只好回了家。

&esp;&esp;王老太不甘心,两年不能白供,于是找关系、托人情,出钱将老二又送去一个老木匠家当学陡。

&esp;&esp;老二对木匠倒是很有天赋,可才学了一年,老木匠得急病去世了,老二只能再次回家务农。

&esp;&esp;叶家家境最多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学艺,等老二第二次回家时,老三也已经过了启蒙年龄,王老太一跺脚,再次作出让村人意外的决定:送老四叶四盛去读书。

&esp;&esp;毋庸置疑,这个决定引来村人更多的不解和嘲笑。

&esp;&esp;不过这一次,王老太没有失望,四盛十六岁就中了秀才,这在十里八乡可是头一份,王老太终于可以在村里昂首挺胸地走路了。

&esp;&esp;虽然四盛后来连着考了几次都没有中举,但这并不影响秀才娘王老太在叶家,乃至在村里的影响力和份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