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射雕我要当老六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2章 辽东大建设 1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完颜洪烈称帝之后,郭宝玉带着鲜于通几个人拿着杨康支援的板甲等装备,踏上回前线的路途。

四镇的几万士兵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训练才能上战场,现在训练的十万新军也没有成型,还需要一段时间。

完颜洪烈退朝后和杨康坐在一起商议:“康儿,如今父王也称帝,可是接下来怎么办?蒙古人气势汹汹,又怎么办?千头万绪,如之奈何。”

“父皇,孩儿觉得我们当今还是应该高筑墙,广集粮,修内政。先稳固辽东辽西还有辽北这个基本盘,然后再图发展。”杨康非常自信说道。

完颜洪烈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康儿所言有理,只是这高筑墙、广集粮、修内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就说这修内政,官员的选拔与任用便是一大难题。”

杨康思索片刻,拱手道:“父皇,孩儿认为可先整顿吏治,清除那些贪赃枉法、庸碌无能之辈,再选拔一些有才华、有抱负之士。

同时,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桑,以增加粮食储备。”

完颜洪烈眉头紧皱:“那这高筑墙又该如何?”

杨康起身踱步,说道:“我们当加固城池防御,招募工匠,打造精良的兵器。另外,在边境增设烽火台,加强情报传递,以防蒙古人突袭。”

完颜洪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康儿,那这广集粮呢?”

杨康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父皇,我们可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还可以从周边地区购置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完颜洪烈长叹一声:“康儿,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啊。”

杨康应声道:“父皇放心,孩儿定当谨慎行事,助父皇成就大业。”

在杨康的建议下,完颜洪烈成立了帝国皇家科学院和大金工业书院。

帝国皇家科学院招揽了众多有识之士,他们专注于天文历法、农学水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为金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创新。

而大金工业书院则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他们在冶金、器械制造、建筑等领域不断探索,使得金国的工业水平有了显着提升。

杨康时常亲自前往这两处视察,与学者工匠们交流探讨。

在科学院中,他倾听着学者们对于星象变化和农时规律的研究成果,鼓励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在工业书院里,他查看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在杨康的关心和推动下,帝国皇家科学院和大金工业书院的成果不断涌现,为金国的繁荣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康还利用系统兑换了大量的书籍以鲁班密录和墨子密闻的名义充实皇家科学院和大金工业书院。

建立工匠评级制度和工人劳动互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采用朝廷资助和工坊主赞助的方式,推动工人和农民的福利保障制度。

在杨康的引导之下,全国各地很多能工巧匠都来到辽东半岛,辽东半岛爆发了一次工业革命,各位机械工坊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

在杨康的积极引导与大力宣传之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能工巧匠纷纷闻讯而动,怀揣着技艺与梦想,不辞辛劳地奔赴辽东半岛。就是宋国和蒙古也有不少工匠来到辽东。辽东成为工匠心中圣地。

一时间,辽东半岛仿佛成为了一块充满无限吸引力的磁石,吸引着各方人才汇聚于此。

在这片充满机遇与希望的土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骤然爆发。众多的机械工坊好似雨后春笋一般,以惊人的速度纷纷建立起来。

街头巷尾,原本空旷的场地被一座座崭新的工坊所占据;乡间郊外,昔日宁静的田野旁矗立起了高大的厂房。

这些工坊各具特色,有的专注于精密器械的制造,有的致力于大型机械的研发,还有的专攻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

每一家工坊都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工业交响曲。

工匠们在其中挥洒着汗水,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着新技术、新工艺,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令人瞩目的工业成果不断涌现。第一代蒸汽机已经成功成型,其强大的动力为各种机械的运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与此同时,第一辆蒸汽马车和内燃机马车也相继被制作出来,它们奔驰在宽阔的道路上,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