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钧坐在龙椅上,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地说道:“蒙古毫无信誉,两年前约定平分金国土地,却出尔反尔,独自霸占。如今势穷来求援,非真心合作。朕断不能轻信于他们,将我国火炮技术拱手相送。”
耶律楚材听闻,赶忙上前一步,急切说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金国之威胁迫在眉睫,若不联合,恐宋亦难独善其身。我蒙古愿以重诺为证,此次定不食言。”
赵钧冷哼一声:“重诺?过往之约犹历历在目,朕岂会再信。再者,若助蒙古得势,日后其转头攻宋,又当如何?”
耶律楚材额上冒出细汗,连忙拱手道:“陛下多虑了。蒙古只求共抗金国,绝无他意。若有背信之举,必遭天谴。”
赵钧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不必多言!朕意已决,宋国绝不会与无信之邦合作。送客!”
左右侍卫齐声高呼:“遵旨!”随即上前,示意耶律楚材离开。耶律楚材无奈,只得长叹一声,黯然离去。
朝堂之上,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赵钧扫视众人,沉声道:“诸位爱卿,当务之急是加强我国防御,以防蒙古与金国来犯。”众大臣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耶律楚材出使归来,面色阴沉地走进宫殿。拖雷见他这般模样,心中已明白了几分,却还是急切地问道:“耶律楚材,此次出使宋国,结果如何?”
耶律楚材无奈地摇了摇头,拱手道:“大汗,宋国官家赵钧拒绝了我们的请求。他提及两年前平分金国土地之事,指责我们出尔反尔,认为我们此次并非真心合作,而是势穷来求援。”
拖雷眉头紧皱,愤怒地一拳砸在桌案上:“可恶的宋人,竟如此不识时务!”
耶律楚材劝道:“大汗息怒,如今形势对我们不利,还需从长计议。”
拖雷来回踱步,神色凝重地说道:“那依你之见,我们接下来该当如何?”
耶律楚材沉思片刻,道:“大汗,虽然宋国拒绝合作,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一方面,继续加强军事防备,训练兵马;另一方面,可再派出探子,搜集更多关于金国枪炮的情报,同时寻找其他可能的应对之法。”
拖雷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也只能如此了。传我命令,整顿兵马,准备迎敌!”
耶律楚材应声道:“是,大汗。但还望大汗保重身体,莫要过于忧虑,我们定能度过此难关。”
拖雷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寻找着希望的曙光。
此时的杨康正在指挥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渡过黄河。
蒙古人无心守城,纷纷往关中后退。蒙古撤退时坚壁清野,破坏农田,抢走百姓粮食。一时间,原本肥沃的农田变得一片荒芜,百姓们望着被毁坏的家园,哭声震天。
不过好在现在是冬天,小麦被厚厚积雪覆盖,蒙古人破坏有限。可是家中粮食却被蒙古人抢走了。
这次蒙古人非常坚决,稍有反抗就刀兵相向,不少人被打的头破血流。
杨康看到蒙古撤退时造成的惨状,立即下令安抚百姓,拿出军粮接济百姓,组织士兵帮助百姓修复农田。
杨康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想长久统治这片土地,必须赢得百姓的支持。
杨康对手下将领说道:“蒙古人的恶行只会让他们失去民心,我们要以仁义之师的形象稳定局势,让百姓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
杨康的举措很快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称赞,不少青壮年纷纷自愿加入金国军队。杨康趁机成立卫所,招募青壮成为民兵,抽调优秀军官进入卫所训练民兵,维持地方统治。
杨康看着蒙古军队的退败,心中暗自欣喜,下令加快进军速度。他深知,此刻是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
在蒙古军队撤退的途中,拖雷心急如焚。他不断地下诏书督促军官和士兵加快步伐,同时思考着应对之策。
但是一味的后退,在下级军官和士兵心里引起极大不满,士气的低落让整个军队陷入了困境,前进的步伐愈发沉重。
在撤退的队伍中,一名蒙古军官喘着粗气,满脸愤怒地对身边的士兵抱怨道:“这算什么战术?坚壁清野,毁掉农田,以前铁木真大汗都是带我们打胜仗,都是进攻。”
旁边的士兵也附和道:“就是啊,撤退怎么打胜仗,难道撤退,撤退着敌人就投降了,简直是荒唐!”
另一个士兵疲惫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无奈:“拖雷大汗的命令谁敢违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