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本想辅佐始皇,被迫成为匈奴单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4章 天下大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宋郎,你是想离间他们?”

宋坤呵呵笑道:“不是,我只是单纯的想给他们泼脏水。”

“他们都在污蔑我,我怎么可能不还口呢?”

既然说我是草原叛徒?那好,我们一起做叛徒吧。

宋坤分别以乌恒王和鲜卑王的名义,伪造了《军事联盟协议》。

为了能提高说服力,还有燕国和齐国外交使臣的登人证。

蒙武配合宋坤工作,他甚至派人去燕国和齐国抓了两个小吏过来。

如今的匈奴部落,人口多达二十七万,却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人均一头牲畜的标准都不到。

在大草原上,要想富,先养畜,家畜的数量,能间接反映部落的贫富。

换言之,哪怕匈奴部落人口众多,但是人均Gdp不行,属于“发展中部落。”

因此,提高牧场牲畜数量,成为宋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繁殖的季节,草原上的空气充斥着荷尔蒙的气息。

每个羊圈中,每百头母羊配一头种羊,不出三周,理论上全都能怀孕。

宋坤在巡视生产的时候,偶然遇见,有个族人正拿着一个青铜矛在铲牧草。

他停住了脚步,因为,他发现那个青铜矛不简单。

招招手,那名族人激动不已,赶紧跑来向大单于行礼。

宋坤微笑点头,随后接过对方手中之物。

只见青铜矛上刻着:“三年相邦吕不韦造,上郡守(锜)高工(翎)丞甲工(?)”

宋坤皱眉不悦,妈的晦气,怎么大清早见到仇人监造的兵备?

“你这矛,从哪来的?”

“是住在我家里的那个秦国勇士,离开前忘了拿走,被我捡到了。”

“哦,那你这把青铜矛我拿走了。”

族人憨憨点头,在他看来,能被大单于看上自己的东西,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宋坤跑到偏僻处,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他拍拍手上的灰,双脚将泥土踏平,厌恶的吐了口唾沫。

“妈的,晦气东西!”

他不知道的是,在二千多年后的1983年,考古学家意外的在此处(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清水县),将这把青铜矛挖出来。

历史学家感到疑惑,秦国的武器为什么会跑到大草原?这个时间点,明明六国还没统一啊?

【括号里为猜测,文物上,那几个字已无法复原。】

......

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七月——

“大王,蝗蔽天下,今月的田税和刍稿税,怕是收不齐了。”

在秦国,农民需要承担的赋税徭役主要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当时商鞅为了尽快加强国力,所定下的赋税有些沉重。

几乎每个秦王新登基,不知道会不会相对应的削减税收,直到嬴政上台,再次调整税率。

秦始皇时期的田租大约多少,根据北大秦简《算书》记载是:“十二税一”。

说实话,真不高了,要不你看看现代农税收多少?

而到了秦二世时期,却猛增为“收泰半之赋”,也就是农民耕田收益,朝廷要征收一半以上。

对于刍稿税的收取额度,云梦秦简也有明确记载。

“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

刍稿税是鼓励农民开垦荒田的税法,避免土地荒废,刍是喂养牲畜的草,稿是禾杆。

根据农人所分配田地面积进行缴纳,属于固定税率,不管你有没有耕种,都需要缴纳刍三石,稿二石。

乍一看,似乎挺高的。

但是别忘了前提条件,是一顷收取那么多。

据史学家推算,战国后期,秦国农田最高亩产约三石,也就是说,刍稿税几乎等于五十抽一的税率。

号称封建王朝史上最低农税,就是汉高祖时期,三十抽一。

啊?不是说好的暴君嬴政吗?

《吕氏春秋?上农》:“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由此可以窥探,在秦国,如果天公作美,一个人种田,大概可以养活十个人。

......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