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本想辅佐始皇,被迫成为匈奴单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60章 养逾崪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将军,怎么办?”

过来支援的滇越秦卒,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

裨将望了眼将军,问出这句担忧的话。

打跑了敌军,确实爽了,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秦军速来军纪严明,你看驻守在孔雀王朝的三万秦卒,他们难道不知道天竺郡被攻占了吗?

他们知道,可是,他们没有动。

因为王翦临走前留下一道命令,为了防止敌人调虎离山,或者避免在支援的路上遭遇埋伏,所以强硬限制——

“各守各地,无论如何,不得擅离。”

这样安排其实也没错,虽然属于袖手旁观。

那这群滇越秦卒,又是如何收到消息的呢?

吐火罗军队突袭天竺郡,有部分精明的商贾逃了出来,一路往大秦方向求援,因为城中还有他们的资产。

结果,他们长途跋涉,苦苦求了恒河郡、高山郡、平南郡的守卫秦卒,等来的只有一句冷冰冰的回答。

“不去!”

没办法,他们只能继续往西面走去,终于,来到滇越境地的昆明郡,那边的秦卒答应出兵了。

昆明郡的守将,名叫养逾崪。

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母亲正艰难的爬在崇山峻岭之上采药,突觉小腹疼痛,羊水不止。

坚强的母亲,一个人生完孩子,强忍虚弱,抱着孩子,又一个人爬下山。

所以,父翁给他取了这个名字,逾,其中有“越过”的含义;崪,有险峻的意思。

看得出来,他的父翁应该是个文化人,多少读过书。

还真的是。

养逾崪的先祖,正是养由基,本是养国人,后来养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养由基成为了楚国大夫。

因为自小擅长射箭,双手能接四方箭,两臂能开千斤弓。

用百步穿杨,百发百中来形容养由基的箭术,丝毫不夸张,他也被史学界公认为春秋时期第一神箭手。

并且,他还创造了三个成语:“百步穿杨、箭射石中、调弓号猿”。

嬴姓养氏,在春秋时期本是显赫贵族,只是随着养国灭亡,寄存在楚国的他们,渐渐被楚王冷落,不再风光。

时间来到战国末年,家道中落的嬴姓养氏族人,只能当楚将庄蹻的马前卒。

还真是马前卒,负责牵马的。

楚顷襄王时期,庄蹻率领楚军,攻打秦国巴郡和黔中郡以西,顺便占领滇地。

当时秦楚两国交战不休,庄蹻完成任务后,却因为秦军已攻占楚国的巫郡,导致断了回家的路。

庄蹻“迫不得已”只能留在滇池,靠着强大的楚军,在滇地称王,建立滇国政权。

“大王,我已无法返航!”

“熊某,我已自立为王!”

楚顷襄王:“???”

随军出征的养逾崪大父和父翁,只能留在滇池定居,与当地女子结合,生儿育女。

后来,王贲和白辛云率领秦军攻打百越地区,顺便将滇国灭亡。

按照秦军“豪绅士贵,一个不留”的军法,他们在滇国内部大肆屠杀贵族,抄家灭门。

养逾崪的父翁因为地位太低,一家人侥幸逃过一劫。

至于庄蹻的后代,别问,问就是墓前情绪稳定。

话说嬴姓养氏,也算气运滔天,滇国的一脉和楚国的一脉,都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还好他们现在家道中落,没被秦军盯上。

......

养逾崪,也许是先祖返灵,他继承了养由基的神箭术,很快就在秦军中崛起。

他只花了三年时间,就从一级公士,晋升到十二级左更爵位。

正因为他在秦攻孔雀王朝战争中,表现十分亮眼,被王翦青睐,回朝后,为他争了个昆明郡守将的职务。

本来,养逾崪收到商贾求救信息的时候,是不想去救援的,毕竟军令如山。

只是他的父翁,默默的说了一句话。

“当年,你大父去世的时候,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不能落叶归根,不能吃上一口故乡的稻米。”

这句话,瞬间点醒了他。

对呀,戍守在秦国边境的士卒们,哪一个不是背井离乡?

他们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家看看,吃一口父母亲手做的饭菜。

嬴政充分吸取教训,为了防止远方将士在当地建立势力,所以戍守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