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本想辅佐始皇,被迫成为匈奴单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94章 大秦军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力放在研究武器上。

他突发奇想,如果将铁罐里的阴气(氧气)抽出,形成一个真空环境,油水混合物到底会产生什么玩意?

也许有人会问,古人做得到吗?

真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呀!

早在公元前600多年,我国在冶金中就采用了风箱鼓风法。

这个时期的鼓风器是皮制的,名叫“橐”(tuo2)。

在《道德经》里记载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句话就描绘了冶金时的抽风送风过程。

到了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出多橐并联或串联的鼓风机,名叫“橐龠”。

“橐龠”的工作原理,就与现代真空技术极为相似。

除了依靠设备之外,还有人工抽取氧气的办法。

相信拔火罐大家并不陌生,“拔火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之中。

其原理就是通过燃烧消耗火罐里的氧气,从而形成真空状态。

除此之外,西汉一本书《淮南万毕术》记载着一次“铜翁雷鸣”实验。

“取沸汤置瓮中,坚塞之,内于井中,则作雷鸣,闻数十里。”

翻译一下:将热水倒入一个用超薄材料制作的铜翁中,没有倒满,将其密封好之后,丢入井水之中。

铜翁沉入冰冷的井水中,很快就形成了内部真空,巨大的压力差会使铜翁爆炸,声音如同雷鸣一般。

这就是有史可据的全世界最早的真空试验。

李荷华决定采用橐龠去形成罐内真空,因为如果有“拔火罐”原理,很容易点燃罐内的油水混合物。

就在他准备工作的时候,父翁李鲜却来了。

......

“啊?阿翁你怎么来了?”

李鲜瞪了眼他:“你真不打算回家看看?”

李牧的年纪渐渐大了,他对孙子的行为从非常不理解,直到现在选择原谅。

毕竟人各有志,谁规定将门子弟,人生只有当兵一条路?

“你大父,可是对你想念得紧。”

李荷华抿抿嘴,他低下头,沉默不语。

少年郎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心中感情,再正常不过。

当年的李牧,骂得非常凶狠,在他心里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阴影。

李鲜见状,忍不住叹气:“唉,罢了。”

该说的话,他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奈何儿子不听,总不能将这小子绑回去吧?

可是大秦重工四周都有重兵把守,哪怕是他父翁李牧,身份卓越,为秦朝上将军,如果没有始皇帝手谕,也不能踏足一步。

李鲜还是在门外三十里外,通过某种关系,才好不容易的见到儿子。

“这是你大父,委托我带来的,他知道,你从小到大,最喜欢吃饴。”

饴,即糖。

《诗经》有一句:“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又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记载:“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而柘浆,汉朝人注释为:“甘柘汁”,甘柘就是甘蔗。

由此可以说明,战国时期的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甘蔗去制作糖品。

只不过,由于工艺问题,糖属于奢侈品,平民无福消受。

直到唐朝以后,随着民间制糖工艺提高,才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李荷华看着怀里装满饴的陶罐,他别过头去,小声说道。

“阿翁,代我向大父道声谢。”

李鲜喜笑颜开:“要说,你自己去。”

“哦。”

......

李荷华抱着饴罐子,兴高采烈的跑回去,看得出来,他很高兴。

他随手将饴罐子放在一旁,继续自己的实验。

首先,他先是兑出油水混合物,在毫无意识中,他不小心将饴罐子里的柘浆倒了一些进去。

接着,他用特制的橐龠,将铜翁里的空气抽离出来,小心翼翼的搬运放到一旁。

没等他开始试验,却被隔壁监视蒸煮玄液的队友们喊走。

“李君,劳烦过来一下。”

李荷华随手放下铜翁,立刻跑过去询问:“怎么了?”

“你看,丹炉里的玄液,好似变了颜色?”

李荷华透过观察口一看,果然啊,颜色从深褐色,变浅了!!!

不仅如此,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