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来自朔方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5章 东西两郡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大小姐已经从丰州府衙的来人处得知,父亲会派人去往武川,打探俊哥儿的消息。

大小姐的心,稍微安了一些。

现在,她正在读父亲给她的家书。

父亲说,当安雅读到这封信的时候,父亲应该已经抵达长安了。并非是长安家中有事,而是安思顺要借过年面圣,朝中也有些事情需要打理。

父亲说,他尽量赶在正月十五之前回到丰州,父亲想陪着她一起过元宵节。

父亲说,让她切勿挂念母亲的身体,说母亲一直陪在父亲身边,回到京城也不会受了委屈。

父亲还说,京城的安家主母,也就是父亲的正妻,最近时常念叨起安雅,说有机会想见一见安雅。

父亲又说,不光是京城的安府,就连安氏族亲内,有许多安雅未曾谋面的亲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族兄弟姐妹,都跟父亲打听安雅的消息,希望有机会能见一见安雅。

安雅从父亲的来信中感受到了父亲的关心和呵护,但她似乎感受更多的是,父亲好像已经老了。

父亲说起京城,再不似之前那般意气风发。字里行间之中,仿佛透露出一丝丝的无奈和力不从心。

安雅不知道父亲经历了什么,她现在就是期盼着,希望早日有俊哥儿的消息,俊哥儿也能早日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回到父亲的身边。

安雅相信,以俊哥儿的才智,一定会是父亲的一大助力,她对俊哥儿有信心。

。。。。。。

腊月二十三,小年,京城长安,特进大夫宅邸——安府。

因为大帅返京,沉寂了好久的安府终于又热闹起来。

安府内外张灯结彩,早早便布置了新年的装扮,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

因为大帅的归来,京城内文武百官纷纷前来登门拜访,来往宾客络绎不绝,安府内外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正三品以下的官员,都由安帅身边的亲信出面接待。

其实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见不见得着安思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是把名帖递到安思顺跟前,让安思顺知道自己这号人物来拜访过,那就足够了。

至于这些官员拜访安思顺的目的何在?

俗话说,京城居,大不易。

正三品之下的官员,通常来说权柄不会太大,俸禄不会太高,收入不会太多。

在大唐的政治生态里,豪门世家是一个重要的势力,即人们常说的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所谓的士大夫,其实说的就是世家。

因此,如果是出身于世家的官吏,有世家的底蕴和传承在,只要与家族抱团,齐心合力,总能在官场有所建树。

再大不了,也不愁离开京城主政一方。即便做一个芝麻官大的主事县令,天高皇帝远的,也不失了一番好生活。

可是对于普通官员来说,如果终其一生爬不到正三品,那么,官路可谓就此断绝,再无前进一步的可能了。

自圣人登基以来,大唐国力比武皇在位时更进了一步。

但奈何大唐已发展了百余年,天下官职多已满编。这些久居京城的官员,单靠俸禄和皇帝的赏赐是入不敷出的。

世家官员自然不愁生计。

而寒门出身的官员,多靠家族的阖族供养,才能一步步爬上来。

但若是想要发展,就要结识些富贾豪商,大家相互扶助,互通有无,商贾无非获些利,也就少不了这些官员朋友的好处。

大唐社会经济发展已然饱和,而这些官员既要回报族人,也有商贾关系需要照顾,在大唐的腹地,大家都已渐渐没了财路。

恰逢我朝圣人重视边塞建设。前有汉朝刘氏子弟裂土为王,后有太宗朝兄弟相残,使得我朝对皇室子弟守牧天下没有多大的兴趣。圣人日渐倾向以军政一体的节度使制,代替过去施行多年的都府制,好让各大节度使不受文官和财政的掣肘,专心替天可汗守牧边疆诸胡,维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繁荣与稳定,为庞大的唐帝国输送源源不断的金银和战马,维持大唐两京的繁华与富庶。

虽然有关节度使制度的利弊,朝堂多有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众多的京城官员结交各大节度使。

毕竟,在各节度使的地盘内,他们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土皇帝。

节度使权柄之大,令人瞠目。

安思顺,朔方都护府节度使,朔方十万大军的统兵大帅,自然是朝中普通官员极力巴结的对象。

安思顺此时,正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