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来自朔方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4章 增设新镇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镇内的大院、店铺和仓库各十间,你回去分一分,好让大贺部百姓今后在新镇内谋个生计。”

大贺部长老惶恐,推脱着不敢收下:“将军!”

“大长老切勿推辞!今后凡大贺部有事,无论长老还是百姓,都可直接来镇守府找俊。凡俊之力所能及,必全力以赴,绝不推辞!”

李俊言辞恳切,让大长老再不好推辞。

“将军,老朽将于不日内启程,赴长安面圣乞罪。老朽在此跪请将军,护持我部百姓平安。”

大长老说完这些,双膝跪地,向李俊匍匐叩首,久久不愿起身。

“唉……”

李俊长长叹了口气,将大长老扶起来,“今后大贺百姓的事,就是我李俊自己的事。大长老请放心南下,一切有俊护持。”

大长老自付一辈子也算阅人无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李俊的为人,大长老还是信得过的。

拜别了大长老后,李俊将负责修建城墙的主事叫来,仔细询问了遥辇人手艺的进展情况,把学有所成的遥辇人都调往镇内,开始学习盖房子修小院的手艺。

武川新镇城墙修建的进度已经过半,大贺部百姓如果想谋个生计,当下只有从修建城墙这样的基础工作开始做起。

三日后,大贺部长老一行上了囚车,要前往京城长安面圣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大贺部长老十余人一路上并不需要受罪,只要在进入大明宫参拜天可汗的时候,象征性自缚双手即可。

但自从五千勇士战死,大贺部长老等部族贵族们,自觉有愧于百姓,有愧于死去的勇士,有愧于先夷离瑾,更有愧于兴盛了近百年的大贺部族,主动要求以真正的罪人身份赴京。

李俊今日早早来到遥辇部驻地,在李怀坚的陪同下,亲自目送大长老一行出发。

李俊怕大长老想不开,这几天琢磨了许多门路,最后想到了一个好生意:养猪。

如今的武川和遥辇夏营盘一带,连同百姓和驻军在内,人数已超过十万众。而一旦武川新镇投入使用,在春夏秋互市贸易开展的三季,其常住加流动人口之总和,最高可能会达到近二十万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么多的人口,首要是解决吃饭的问题。

大贺部百姓过去习惯了游牧生活,乍一定居下来,必然有部分民众要转向务农和饲养牲畜。

武川和夏营盘附近的牧场终归有限,所以无论是遥辇人还是新迁入的大贺部百姓,其日常食用的肉食,都要从以原来的牛羊肉为主,转变为汉地百姓的鸡鸭鱼猪上来,尤其是鸡肉和猪肉。

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又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往好听了说,这叫因地制宜,往不好听了说,就叫无奈之举了。

幸好丰州的张家营子已彻底掌握了劁猪的技术,把猪肉的腥臊之气给去除了。想必磨合一段时间,无论是遥辇部百姓还是大贺部百姓,都会接受并喜欢上吃猪肉的。

尤其是猪被劁了之后,体重和肥膘都会飞速增加。有了大量的猪油,百姓就能低价获得可以食用的油脂,从而大大降低生活成本。

李俊让人给张氏掌柜传了话,让他速速派一些养猪的能手过来,与大贺部合作开办一家农庄,在阴山北地养猪、养鸡,并慢慢教会这些游牧百姓如何捕鱼,进而教会他们如何吃鱼。

李俊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方面,武川和夏营盘常驻人口大量增加,如果单纯依赖从丰州补给,不但大量增加成本和费用,也会在冬季补给时,受到天气和路况的制约。

另一方面,为近二十万人提供肉食供应,这个生意如果只富裕了一家清河张氏,那就未免太不公平了。

李俊已给了遥辇部酿酒的生意,相当于送给了遥辇部一颗摇钱树。

如今新来的大贺百姓急需个稳定的收入途径,思来想去,这养猪、养鸡的生意,或许是个不错的门路。

更何况,一旦实现了大量养鸡,部族百姓和孩童即便吃不上肉,也能通过吃鸡蛋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此外,武川新镇的房产销售获利颇丰,新镇的建设已接近尾声。李俊手握大笔资金,一心想把钱花在刀刃上,那么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李俊的脑海里:要想富,先修路。

所以,李俊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要充分调动大贺部的人手,以工代赈,由武川镇守府出资,让大贺部百姓去修路。

这个修路是个长期的工程,要先修通武川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