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0章 拼命捞哥哥2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1079年,苏轼因为一篇《湖州谢上表》被搅进乌台诗案,苏轼被抓进监狱,这是苏辙第一次“捞哥哥”】

【其实苏轼这次很冤枉,他只是正常的发发牢骚,没想到正赶上当时最着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就这么被搅进去了】

【苏轼进监狱后非常绝望,他写下了“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本是对苏辙的告别,没成想收到信的苏辙痛哭流涕,马上上书皇帝给哥哥求情】

【他在信中表明他可以用自己的官职替哥哥赎罪,只希望皇帝能放过他哥哥,】

【最后当然是如他所愿】

【苏轼大难不死被贬黄州,苏辙也跟着受到了牵连被贬江西】

【公元1085年,年幼的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两兄弟自此又被召回,】

【苏辙更是被认命名为右司谏这个官职,经常为朝廷出谋划策】

【因为政见被赏识,苏辙从右司谏一路升至门下侍郎】

【苏轼在刚回到政治中心就因为给新党打抱不平再次被贬】

【这是苏辙第二次“捞哥哥”】

【苏辙不光捞哥哥,也给哥哥花钱,】

【他给哥哥花钱毫不手软,就算自己家没钱也得先紧着哥哥】

【他给哥哥付被贬路上的盘缠,甚至还给苏轼买房,】

【他虽然官职很大,但家里人多,又要养着哥哥】

【给哥哥买房之后苏辙生活紧凑,直到晚年才买的房子】

【苏辙一生有三个儿子七个女儿,其中两个女儿早逝,这些孩子都是和原配妻子生的】

【五个女儿每个都得准备丰厚的嫁妆,苏辙为此还常常抱怨,】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苏辙就像一头勤勉的老黄牛】

当苏轼目光触及天幕时,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而又汹涌的愧疚之情,

他内心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弟弟,

因为他那张口无遮拦、直言不讳的嘴,导致他在仕途之路上屡屡受挫,一次又一次地遭受贬谪之苦,

然而,对这些他并不在意,他生性豁达,不在意这些东西,

作为一名朝廷官员,就应当坚守正义,敢于说真话,哪怕因此而得罪权贵也无所谓,

可是,当天幕一次次提起自己亲爱的弟弟苏辙因自己而承受诸多苦难之时,苏轼那颗坚强的心便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回想起过往种种,兄弟二人相依相伴,共同长大,一同做官,如今却让弟弟一次次因为自己而受苦受累,他怎能不愧疚?

于是,苏轼暗暗下定决心,从此以后一定要学会收敛自己的性情,

他要努力克制住冲动,更加沉稳、成熟的去面对官场中,

他要竭尽全力做一个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好官,绝不再给弟弟增添任何麻烦。

【等到哲宗掌权后兄弟二人又齐齐被贬,】

【1097年,苏辙被派往了雷州,苏轼则被贬儋州,】

【在路过滕州的时候,这对难兄难弟一起走过了一段路,】

【到了雷州二人才分别,但二人都没想到,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

【他临终时候最后的遗憾就是没能见自己弟弟一面】

【1112年,苏辙去世,他临死前的最后愿望就是死后可以和哥哥葬在一起,】

【这对感天动地的兄弟最终一起被葬在河南老家,二人坟墓相临,宛如活着的时候。】

曹植静静地站在庭院之中,目光凝视着远方,心中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感,天幕中所说的那感天动地的兄弟情谊让他十分羡慕,

曾几何时,他和兄弟们还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彼此之间亲密无间,一起获得了很多快乐,

那欢声笑语的日子仿佛还历历在目,但现如今他们之间却已渐行渐远。

究竟是从何时起,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或许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众人面前展露锋芒,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大家;

亦或是旁人对他的支持与赞誉,让他的兄弟逐渐感受到了压力与威胁;

还有可能是因为父亲曹操向来看重个人能力而非重视出身嫡长,

现在的曹植与兄弟们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曾经的温暖与亲近渐渐被冷漠和疏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