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治全球从小山贼开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8章 货币改革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为掌控国家金融命脉,林振兴设立央行部。央行部负货币的发行与管理,精准调控货币供应量,维持市场货币流通稳定,严防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银行、钱庄等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监管,制定完善的机构运营规则,定期审查业务,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调节资金供求。稳定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打造高效支付清算系统,为政府、金融机构及公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目前央行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林振兴正式登基后计划推行的货币改革。第一步,央行部将着手铸造统一的货币,用以替换掉民间杂乱的散碎银子和铜钱交易。这一举措旨在规范货币形态,减少因货币规格不一带来的交易阻碍,提升交易效率,促进市场的繁荣。而第二步,待国家稳定统一一段时间后,将以白银为锚定物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将进一步提升货币流通的便利性,助力经济活动迈向更高层次,推动国家经济向着更繁荣的方向发展。

回溯货币的起源,早期曾有以贝壳等作为货币的阶段。贝壳相对容易获取,且有一定独特性与美观性,在当时的简单交易场景下得以使用。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贝壳的弊端愈发明显。其质地脆弱,易损坏,难以长期保存;而且品质参差不齐,大小、形状各异,在衡量价值时缺乏统一标准,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复杂交易的需求,因此逐渐被淘汰出货币行列。

我们知道,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与筛选,黄金最终成为了一种通用的货币。但多数人可能并不清楚,为什么在众多元素中,只有黄金、白银和古代的铜能够作为货币流通。首先要成为货币,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属性,比如稳定性,稀缺性,可识别性,以及历史性和经济稳定性等。从这些属性的要求来看,虽然元素周期表里有118种元素,但能成为货币的属实不多,在经过层层严苛筛选后,最终能剩下的元素也就那么两三样。

首先,有11种气态元素,像氢、氮、氧等,由于无法以实体形式用于铸造硬币或形成便于使用的货币形式,无法实体流通,一开始就被排除在货币候选之外。其次,38种因化学反应活跃、易腐蚀或有毒的元素不符合货币稳定的特性,被排除在外。像具有放射性的钋、镭,稍有不慎便会对人体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汞、铅这类有毒元素,一旦用于货币,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无法满足货币需长期稳定且安全流通的需求。再者,依据稀缺性原则,26种过于常见或过于稀有元素被排除。常见的铁、碳等,储量丰富致使价值低廉。大额交易若使用铁币或难以铸造成统一形态的碳币,运输和储存都极为不便,难以满足货币价值尺度和储存要求。而像铱这类稀有元素,主要依靠陨石从外太空来到地球,古代开采难度极大,产量极少,无法满足市场对货币基本的流通量需求。

在剩余元素中,铂金和钯金虽有成为货币的潜力,但它们19世纪才被人类广泛知晓。因缺乏漫长历史作为货币使用的沉淀,不具备历史性,人们对其作为货币的接受度极低。在古代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冶炼提取难度极大,几乎无法获取足够量用于货币制造,因而错过成为古代货币的最佳时机。

最终,只剩下金、银、铜三种金属。在古代早期,生产力与开采技术落后,黄金和白银开采不易、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而铜相对容易获取和加工,其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也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与导电性,所以成为当时重要的货币材质。人们利用简单的冶炼技术将铜铸造成各种形状的货币,满足了早期社会简单的物物交换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早期商业活动的发展。但到了明末,随着采矿技术的进步,铜的大量开采使得其市场存量急剧大幅增加,导致其价值随之大幅降低。在大额交易中,使用铜钱的弊端愈发明显,如进行一笔较大规模的商业交易,可能需要搬运数筐甚至数车的铜钱,这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严重影响交易效率,阻碍了经济活动的高效开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贸易活动变得日益频繁和复杂,白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逐渐取代铜成为主流货币。银的稳定性良好,在各种自然环境和日常使用过程中,不易被腐蚀,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货币的形态与价值。其储量相较于金更为可观,古代的开采技术能够实现一定规模的开采,从而满足市场对货币量的基本需求。而且,银的价值相对适中,既适合日常小额交易,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消费等经济活动;又能满足较大额度的商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