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澄清事实。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杜氏,杜氏表示全力支持他。
第二天清晨,陆子告别了杜氏,踏上了前往城外的路程。他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李淳风的住所——一座简朴的茅草屋。
陆子轻轻敲响了柴门,一位童子打开了门。“请问先生是李淳风老先生吗?在下陆子,特来拜访。”
童子打量了陆子一番,说道:“家师正在休息,不便见客,请明日再来吧。”
陆子心急如焚,他深知谣言的传播速度,每耽误一天,对他的名声都是一种损害。“请小兄弟通传一声,就说我有关于诗会的事情要禀告老先生,事关重大,还望老先生能够拨冗相见。”
童子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答应进去通报。过了一会儿,童子走了出来,说道:“家师有请。”
陆子跟着童子走进了茅草屋,只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坐在案前看书。老者放下手中的书,看向陆子,缓缓说道:“你就是陆子?”
陆子恭敬地行了一礼,“正是晚生。”
李淳风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人心。“我听闻你近日卷入了一场风波……”
陆子正要开口解释,李淳风却抬手打断了他,“不必多言,先将你在诗会上所作的诗念给我听听。”
陆子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缓缓吟诵起那首在诗会上夺魁的诗作。他声情并茂,将诗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李淳风静静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皱眉,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一曲终了,屋内寂静无声。良久,李淳风才缓缓开口道:“好诗,好诗!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绝非凡品。”他看向陆子,眼中充满了赞赏,“年轻人,你这首诗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陆子不敢隐瞒,将自己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过程以及所思所想,一五一十地向李淳风娓娓道来。他讲述了自己对国家、对百姓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的言语真诚,充满激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李淳风听完陆子的讲述,捋着胡须,微微点头。“我相信你,年轻人。你的诗作充满了真情实感,绝非抄袭之作。那些流言蜚语,不过是宵小之辈的嫉妒和污蔑。”
得到李淳风的肯定,陆子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他激动地向李淳风深深鞠了一躬,“多谢老先生明察秋毫,晚生感激不尽!”
李淳风扶起陆子,说道:“不必多礼。老夫虽然年迈,但也看不惯这些歪风邪气。我会出面为你澄清事实,还你一个清白。”
陆子欣喜若狂,他知道,有了李淳风的帮助,他一定能够洗清冤屈,重新获得众人的认可。他告别了李淳风,匆匆赶回京城。
回到家中,陆子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杜氏。杜氏温柔地笑着,轻轻抚摸着陆子的脸庞,娇嗔道:“莫要为这些小人烦心,我永远信你。”她的眼神中满是爱意与信任,让陆子感到无比温暖。
李淳风果然信守承诺,他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陆子诗作的创作过程,并对那些散播谣言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斥责。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京城中的舆论风向瞬间转变,人们纷纷谴责那些造谣者,并对陆子表示了歉意和敬佩。陆子的名声不仅没有受到损害,反而更加响亮。
陆子终于洗清了冤屈,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他紧紧地拥抱着杜氏,感受着她的温柔和体贴。他知道,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有杜氏的陪伴,他就能勇往直前。
然而,就在陆子和杜氏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诗会上失利的柳姑娘却心有不甘。她回到家中,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眼中充满了怨毒。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杜氏,我不会放过你的……”她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开始在女诗人圈中散播关于杜氏的谣言……柳姑娘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神却飘向了窗外,落在了杜氏家院子的方向……
柳姑娘精致的妆容下掩藏着扭曲的心思,她一边在女诗人圈子里散播着关于杜氏的谣言,一边状似无意地夸赞着其他诗人的作品,以此来衬托杜氏的“不足”。“你们知道吗,杜氏那首诗啊,其实是……”她压低声音,故作神秘,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和不屑,将杜氏描写成一个沽名钓誉之徒,窃取他人成果的骗子。谣言像野火般蔓延,很快传到了杜氏的耳中。
杜氏听闻这些流言蜚语,起初只是淡淡一笑,并不放在心上。她深知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身正不怕影子斜。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