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尼山白村,有一位名叫李东的书生。他醉心于诗词歌赋,才情出众,在当地颇负盛名。李东居住在一处清幽之地,旁边有一泓幽潭,潭水澄澈,每逢春夏之交,潭边幽兰绽放,香气四溢。李东对兰花喜爱至极,常于花前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一日,李东临潭而立,正沉醉于兰香之中。忽然,他瞥见两位妙龄女子沿着潭边走来。一位身着素白罗裙,一位身着碧色衫子,她们面容姣好,身姿轻盈,就连俯身嗅兰的姿态都仿若天人临世。第二天,这两位女子又来赏兰。李东发现,她们每日辰时而来,巳时离去。
起初,李东只是默默远观,不敢唐突。但日子一长,彼此虽无言语交流,却也似有了一种默契。一日,两位女子前来,李东鼓起勇气说道:“二位姑娘日日来此赏兰,这山间幽径或有崎岖,为何不多停留些时日,尽赏兰之雅韵?”
白衣女子浅笑不语。李东又道:“我便居于此间小屋,若姑娘不嫌弃,可入内稍作休憩,品一品新煮的香茗。”白衣女子仍未作答,只是轻轻摆弄着裙摆。碧衣女子却笑道:“公子盛情相邀,我们不妨前去一探究竟。”李东欣喜不已,赶忙殷勤相迎。
李东身旁有个书童,见到两位女子后大为诧异,问道:“这两位美貌姑娘从何而来?”李东眼珠一转,哄骗书童道:“这两位是远房表亲,前来探望我,你切不可多嘴,只管依我吩咐行事,准备些精致茶点,事后定有重赏。”书童领命而去。
碧衣女子打趣道:“都说书生狡黠,今日看来果真如此,这谎话编得倒是顺口。”李东尴尬地挠挠头。不一会儿,茶点备好,三人围坐,两位女子对李东甚是亲昵,言语间似有丝丝情意。
饮茶时,李东询问她们的姓名与住处。白衣女子轻声道:“我叫兰幽,小丫鬟名叫芷儿,我们本是这山中之人,居所在山林深处。”当晚,两位女子并未离去……
然而,夜幕降临,月色如水,透过窗棂洒在屋内。李东有些拘谨地站在一旁,而兰幽和芷儿却似习以为常,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兰幽轻轻拉过李东的手,说道:“公子,莫要这般生疏。”李东只觉她的手柔若无骨,心中不禁一阵悸动。
芷儿在一旁捂嘴轻笑,打趣道:“姐姐,瞧公子都害羞了。”说着,便将李东拉到床边坐下。
屋内烛火摇曳,光影在三人身上跳动。兰幽和芷儿挨着李东坐下,她们身上散发着清幽的香气,似兰香又似体香,李东只觉心猿意马。
兰幽拿起桌上的梳子,轻轻为李东梳理头发,柔声道:“公子才情出众,今日能与公子相聚,实乃我姐妹二人之福。”
李东红着脸,轻声说道:“能得二位姑娘相伴,是我李东几世修来的福气。”
芷儿靠在李东的肩头,手指在他的手心轻轻划着,撒娇道:“公子,日后可不许嫌弃我们。”李东忙道:“怎会嫌弃,我定会真心相待。”
夜渐深,三人相拥而卧,虽未行夫妻之实,但亲昵之情溢于言表。李东感受着两位女子的温柔与情意,心中满是甜蜜与幸福,沉醉在这温柔乡中,暗暗发誓要与她们长相厮守,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直至东方渐白,晨曦微露,三人方带着笑意睡去。
俄而,晨鸡报晓,天色渐明,两位女子欲走,李东苦苦挽留。兰幽女子心中不忍,说道:“承蒙公子眷顾,我等感激不尽,亦想长伴君侧,可此时必须得走了。
公子豁达之人,我便如实相告,望公子莫要惊惶。其实我们并非凡人,而是兰妖。公子若不惧,可于潭边寻一株最幽翠之兰,其下有一小丛香草,将它们移至家中,莫伤其根本,置于幽室,以潭水浇灌,切不可让禽畜惊扰,更不能让歹人瞧见。如此,我与芷儿便能与公子日夜相守。”李东听闻,不仅毫无惧意,反而满心欢愉,将言语牢记于心。
天色大亮后,他雇人在潭边寻觅,果见一株兰草幽翠欲滴,仿若翠玉雕琢,其下香草亦散发着独特清香。李东大喜,重赏来人后,小心翼翼地连土挖出,安置于家中雅室。
而后,他闭门不出,一心守着这两株灵草。然三日过去,不见女郎现身。他心下疑虑,思量着女郎是否欺瞒于他,可又觉得不应如此,心中烦闷焦躁,却也无计可施。
第四日午后,李东正伏案小憩,忽闻一阵幽香,睁眼一看,两位女郎已立在身前。兰幽女子道:“蒙公子悉心照料,感恩不尽。我身子娇弱,前几日劳累过度,故而休养了三日,让公子久等,实在于心不安。”
李东忙道:“但得长久相伴,一时分离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