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杀死了我的亲兄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9章 异乡逐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渠道。他跑断了腿,磨破了鞋,终于联系上了几家小商铺,愿意代销我们的产品,但条件苛刻,利润微薄。阿贵回来跟我们一说,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但也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咬咬牙答应了。

就这样,我们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让加工坊艰难地运转起来。第一批手工制作的特色农产品出炉时,虽然产量少、包装简陋,但我们每个人都视若珍宝。我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盒产品,像是捧着我们全部的希望,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兄弟们,这是咱们的心血,一定要打响这第一炮!”

产品推向市场后,起初反响平平,销量少得可怜。我们站在商铺门口,眼巴巴地看着过往行人,偶尔有人驻足询问,却大多在看到价格或听闻是新品牌后摇头离去。那些日子,挫败感如影随形,每一个夜晚,我们都聚在一起,复盘当天的情况,分析问题所在。

“是不是咱们的宣传不到位?大家都不知道咱这产品好在哪。” 阿贵皱着眉头提出疑问。

阿福一拍大腿:“对呀!咱光等着人上门不行,得主动出击。我听说城里集市热闹,明天我带上些样品,去那儿吆喝吆喝,免费让人尝尝,肯定能吸引些人。”

第二天,阿福果真带着产品去了集市。他站在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扯开嗓子大声叫卖:“来来来,乡亲们!尝尝咱这地道的特色农产品,用的都是山里最纯正的原料,手工精心制作,味道绝对一流,不好吃不要钱!” 一开始,人们只是好奇地围观看热闹,但阿福热情似火,见人就递上一小份样品,还绘声绘色地讲述我们加工坊背后的故事,从寻找原料的艰辛,到对抗天灾人祸的不屈。渐渐地,人群被他打动,开始有人掏钱购买,还有人竖起大拇指夸赞:“这小伙子实诚,东西看着也不错,支持你们!”

阿福这一天下来,嗓子喊哑了,人也累得快散架了,但带回来的订单让我们所有人都振奋不已。从那以后,我们如法炮制,轮流去集市、庙会等地推销,口碑慢慢传开,销量逐渐上升。加工坊终于开始盈利,虽然只是微薄的利润,但却如同黑暗中的曙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然而,随着生意稍有起色,新的麻烦接踵而至。竞争对手察觉到了我们的潜力,开始恶意打压。他们一方面散布谣言,说我们的产品质量不过关,用的是劣质原料;另一方面,在市场上以低价倾销类似产品,企图抢走我们的客源。一时间,我们的订单又锐减,顾客们的质疑声再次传来。

“怎么办?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刚有点起色的生意就这么黄了。” 我焦急地在屋里踱步,心急如焚。

阿贵咬着笔头,沉思良久后说:“咱们得反击。一方面,咱们把产品送去权威机构检测,拿到合格证书,用事实说话;另一方面,咱们挖掘产品的独特卖点,走差异化路线,不能只拼价格。比如,咱们可以推出一些定制化的礼盒,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配上精美的包装和个性化的祝福卡片,提升产品附加值。”

大家纷纷点头,立刻行动起来。我们把产品送去检测,同时精心设计了几款高端定制礼盒,主打节日送礼、商务馈赠等市场。为了节省成本,包装设计、卡片制作我们都亲力亲为,常常忙到深夜,眼睛布满血丝,手指被纸张划破,但没人喊累。

终于,检测报告出来了,我们的产品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我们信心倍增,开始在各个渠道宣传推广。定制礼盒一经推出,大受欢迎,尤其是在一些重要节日期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甚至一些大户人家、商会都主动联系我们,要求长期合作。

我们的加工坊彻底站稳了脚跟,规模也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了拥有现代化设备、专业工人的小型工厂。看着焕然一新的厂房,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线,我心中满是感慨。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艰辛与泪水,但我们从未放弃,靠着彼此的信任与支持,一步步实现了梦想。

但就在我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一封神秘的信件悄然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信上没有署名,只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你们的风光不会长久,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看到这封信,我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这是谁送来的?又预示着怎样的危机?是商业对手的新一轮挑衅,还是其他隐藏在暗处的麻烦?我不敢细想,赶忙召集阿福和阿贵,商量应对之策。

阿福看完信,气得把桌子拍得震天响:“不管是谁,敢来捣乱,咱跟他拼了!”

阿贵却眉头紧锁,冷静地分析道:“先别冲动,咱们得从长计议。这段时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