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一战后,上虞、嵊州、余姚等周边诸县风起云涌。
游击队分兵深入广大农村地区,解散当地清乡队,然后按照之前的成功经验,组织成立村民委员会取代乡绅宗族统治,取消村民们过往签订的高利贷和高佃租,把集中在地主手头的生产资料重新分配。
同时,在优待军属、官兵平等、公家包干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大量年轻人踊跃参军,游击队不仅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充实了编制,各村的民兵小队也全部组建完成。
四明山游击队总兵力目前已经达到了千人规模,共编成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连、一个特务连。
步兵营战斗兵员全部弃用梭镖配发步枪,同时在营下面设一个火力连,集中装备三挺轻机枪和一挺重机枪,由营部根据需要在战时分配到连。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游击队的机枪数量相比于总兵力短缺得实在太多,无法做到国军那样装备到连。
比如,国军中央军每个步兵营下面通常会设一个机枪连,装备重机枪六至八挺,轻机枪是直接下到连排,满编配齐的话,一个连会装备轻机枪九挺。
游击队炮兵连集中装备全部的三门53式迫击炮,53式迫击炮仿制至前苏联的p37型炮,口径82毫米,全重53公斤,可以由骡马或人力运输,能够符合游击队当前的后勤保障能力。
特务连则全员装备50式冲锋枪,负责承担战时的侦察、破袭、警卫等特殊任务。
随着编制的扩大,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专业人才奇缺,不仅缺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更缺炮兵、通讯、情报、医疗等方面的技术人员。
比如,此战缴获了两部电台,但全队只有原来张为民的报务员辛玥一个人会使用,而急救员甚至是外行张诗阳客串的。
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民国时走到哪里都是宝贝疙瘩,若非信仰坚定的人,根本不会考虑加入游击队。
就在赵骥愁得都快睡不着觉的时候,杜斌彬兴冲冲地快步走进指挥部:“好事来啦!好事来啦!”
“好事?什么好事?”
“有我们自己的同志上山来寻找组织啦!快跟我一起去迎一迎!”
不待多解释,杜斌彬就强拉着赵骥出了门,只见山道上远远走来十余人。
赵骥上前逐一和对方握手客套道:“欢迎,欢迎”。
杜斌彬在旁指着最前面一人介绍说:“这位是文景同志,他也是原七军团的老兵,东征攻打开化县时负了伤,被留置在百姓家里养伤”。
文景有些激动地紧了紧握住的手:“我在乡下听说了游击队在四明山打败保安团的消息,这就赶紧上山来了”。
“文景同志以前是做什么的?班长?排长?”
“都不是,我是炮兵”。
炮兵!赵骥本来已经松开了握紧的手,一听就又复用力紧紧握住:“太好了!这可救了我的命了!”
井冈山走出来的老炮兵可没一个是善茬,因为红军拢共就没几门炮,不是神炮手根本就别想摸得到炮边边。
有了文景这颗种子,四明山的土壤里很快就能萌生出更多的新炮兵。
赵骥又和其余的人一一握手,他们都和杜斌彬情况差不多,是浙江地下交通站的同志,之前因为身份暴露而不得不四处潜藏躲逃,在四明山战事的消息传开后才急着找上山来。
这批人里面技术人员不少,既有报务员也有联络员,而且他们之前的公开身份更是各种职业都有,教师、裁缝、厨子……甚至还有一个会照料牲口的马夫。
接待完新同志,赵骥赶紧把杜斌彬拉进指挥部:“就在刚才,我有了个想法,跟你商量一下看行不行得通”。
“队里现在人才奇缺,不过没关系,没有人才我们就自己培养,你辛苦一下,把现有的专长人才全部梳理出来,会什么都行”。
“比如那个马夫就可以安排到辎重队教大家怎么料理牲口,厨师可以安排进炊事班,教师可以当文化教员……”
“另外,这次上山了这么多有地下工作经验的同志,他们虽然身份已经暴露了,但可以作为教员培训出一批新同志来呀,我们必须抓紧把至少周边各县的交通站给先建立起来”。
为了让赵骥专心军事,杜斌彬非常自觉地扮演起了“游击队慈母”的角色,主动接过了一应繁杂琐碎。
“对了,咱们现在有那么多药,但一个专业医生都没有,你看是不是想办法给找一个”。
“这可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