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长征开始:十军团的绝境血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0章 重新整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介绍完谢刚,杜斌彬又拉过一名三十多岁长得白净斯文的人兴奋说道:“这位是明笙医生,这下我们三支队可算有了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军医啦”。

“你好,欢迎欢迎”,赵骥热情的和明笙握了握手。

对于明笙的加入,赵骥是有些意外的,像谢刚这样矿工出身的苦人在看了白毛女以后选择参加红军不奇怪,可明笙一看可知是个出身优渥、前途光明的读书人,他怎么也会看过白毛女以后感同身受呢?

杜斌彬似乎看出了赵骥的疑惑,把他拉到一边解释说:“明医生是四川重庆人,早年读书时在学校受过同乡闇公先生的思想洗礼,可惜闇公先生很快就遇害了,所以才没有被发展成我们的同志”。

“他一直非常同情贫苦大众,想要靠自己的医术救国救民,这才选择了参军成为一名军医,可国军的腐败习气令他极为不齿,现在亲眼看到我军的风貌后有此抉择亦属正常”。

这下赵骥的野战医院计划总算有个主心骨了,虽说只有一个正经医生,但好歹可以先把架子给搭起来,而且赵骥已经有了招募医生的计划了……南京城里想必医生不少。

有了近五百名俘虏的加入,又添了皖浙赣根据地的千余原十军团百战老兵的加入,部队重新整编的工作就成了摆在赵骥面前的当务之急。

作为军事主官,他很快就拟定好整编方案,然后动议召开军政委班子会议进行讨论审定。

看过赵骥的方案后,杜斌彬首先困惑道:“怎么?这次不扩编吗?”

有此一问实属正常,因为从人数来看,新增的一千五百多号人足够再编出一个步兵团来了,但赵骥的方案却是维持原有的三个步兵团编制不变。

赵骥早知道一定会有人对这点提出异议:“我们步兵团的营、连、排编制都很小,用国军的话来说就是小团,就拿刚交过手的敌528团来比较吧,他一个团的人数只比我们三个团加起来少小几百人而已,兵力基本相当”。

“我们的小团编制原先用来跟保安团和国军杂牌对阵是足够了,可用来跟像88师这样的嫡系中央军过招就有点吃力了,更别提后边北上还会遭遇更为强大、编制更充实的倭寇了”。

小编制部队在战场上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冗余兵力少,一旦出现哪怕是少量的伤亡,就会使整个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举例来说,一个十人步兵班在战斗中分成三个作战小组、每组三人,分别担任突击、跟进、掩护任务,只要其中某个小组伤亡两人,就会使整个班的分工链条出现断裂,战场容错率实在太低。

而一个十三人的步兵班分作三组执行同样的任务,在同样遭遇某个小组伤亡两人的情况下就仍能继续保持战斗力,且班长还能根据具体任务内容把冗余兵力加强到特定的小组里去(最常见的就是突击组),战术灵活性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即将而来的抗战是比反围剿强度更大的战场,敌人更为凶残,伤亡也一定会更大,赵骥必须考虑扩充现有编制内的兵员人数。

听完赵骥的分析,廖春华和杜斌彬都表示了同意,廖春华还额外建议:“三团的新兵最多,这次整编最好多给他们补充一些老兵进去增强战斗力,这样三个团就都能用来打硬仗了”。

“除了步兵团,为了更好应对接下来的敌人,各直属技术兵种也要进行加强,首先是炮兵营全部换装新缴获的步炮,不再保留原有的迫击炮编制,淘汰下来的大口径迫击炮直接配置到各步兵团内”。

系统分两次一共奖励了六门ig-18型火炮,单论身管火炮的话,三支队目前的炮兵配置已经跟88师持平了,正好都是一个营的配置。

“至于那门老式北洋山炮嘛……就不再保留山炮排了,把炮镜拆下来,炮身直接沉到河里去”。

“这怎么行!”廖春华和杜斌彬两个人一听就急了,齐声开口反对,“这门炮老是老了点,但不管怎样也总是门炮呀,哪能说不要就不要!”

赵骥无奈苦笑道:“不是我不心疼家当,实在是这门炮它太重了,而且又不能拆卸分解,一吨多重的大家伙,将来转移的时候拖着走不快呀”。

从赣粤边区艰苦环境里拼杀出来的廖春华虽然知道赵骥说得有道理,但终究还是肉疼舍不得:“还是封上油藏到山洞里边吧,我们总有打回来的一天,到时候拖出来还能用得上”。

“好吧,随你”,赵骥知道将来肯定有打回来的那一天,只不过那时候的军队应该是瞧不上这门老伙计了,算了,由得廖春华去折腾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