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聊斋志异蕴哲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章 蒲公妙笔写聊斋,志异奇闻扑面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白话文

有个乡下人在集市上卖梨,梨的味道十分香甜,价格也卖得很贵。有个道士戴着破头巾,穿着旧道袍,在车前向乡下人乞讨。乡下人呵斥他,他也不离开;乡下人恼怒了,大声地责骂起来。道士说:“你这一车梨有好几百个,我只讨要一个,对你来说也没有多大损失,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脾气呢?”围观的人劝乡下人挑一个差的梨给道士让他走,乡下人执意不肯。

店铺里的雇工看到他们吵得厉害,就出钱买了一个梨给道士。道士拜谢之后,对众人说:“出家人是不知道吝啬的。我有好梨,拿出来请大家品尝。”有人问:“你既然有梨,为什么不吃自己的呢?”道士说:“我特别需要这个梨核来做种子。”于是捧着梨大口地吃起来,很快就吃完了,把梨核放在手里,解下肩上的铲子,在地上挖了个几寸深的坑,把梨核放进去然后盖上土。向集市上的人要来热水浇灌,有好事的人从路边店铺里讨来滚开的水,道士接过来浇在坑上。

众人都瞪大眼睛看着,只见有嫩芽冒了出来,并渐渐长大;不一会儿就长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转眼间开花、结果,又大又香的梨子挂满了枝头。道士就从树上摘下梨子分给围观的人,很快就分光了。之后,道士用铲子砍树,砍了好长时间才砍断。他把带着枝叶的梨树扛在肩上,不慌不忙地走了。

一开始,道士作法的时候,乡下人也混在人群中,伸长脖子专心地看着,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生意。道士走了之后,他才回头看车上的梨,发现已经没有了。这才明白刚才道士分发的梨都是自己的。再仔细一看,车上的一个车把不见了,是新砍断的。心里非常愤恨,急忙去追寻道士。转过墙角,看到砍断的车把扔在墙下,才知道道士砍的梨树就是车把变的,而道士已经不知去向了。整个集市上的人都大笑起来。

异史氏说:“乡下人昏庸糊涂,憨态可掬,被集市上的人嘲笑是有原因的。常常看见乡中那些被称为富有的人,好朋友来讨米,就很生气,还计较说:‘这是好几天的费用啊。’有人劝他救济一个危难的人,给一个孤苦无依的人饭吃,就又愤怒地说:‘这是十个人、五个人的饭量啊。’甚至父子兄弟之间,也要锱铢必较。等到沉迷于荒淫赌博,就倾囊而出毫不吝啬;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赎命都来不及。诸如此类的事,数也数不完,愚蠢的乡下人,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三)《种梨》蕴含了以下深刻道理:

勿吝啬,怀善念

故事中的乡人因吝啬一个梨而遭受损失,而道士的慷慨分享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这启示人们不应过于吝啬,对他人应怀有善良和慷慨之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莫贪财,轻财物

乡人一心守着自己的一车梨,最终却失去所有。这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贪恋钱财,应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过度执着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

因果报,需敬畏

乡人对道士的吝啬与无礼,最终换来自己梨的消失。这体现了一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则可能自食恶果.

重情义,轻利益

文中乡人在面对朋友、亲人的求助时锱铢必较,而在荒淫赌博时却倾囊而出,讽刺了那些重利益轻情义之人。它让人们反思应珍惜亲情友情,在他人有难时伸出援手,而不是只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钱财.

守本业,勿分心

乡人因被道士的法术吸引而忘记自己的生意,最终导致梨被分光。这告诉人们要专注于自己的本业,不要被外界的诱惑和新奇事物所干扰,以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四)详细介绍《种梨》经典梗概,经典典故,经典情节,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指导思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促进作用,社会进步启发,文学教育启示,揭示天地人三才之道奥秘,用偈子经典解读

经典梗概

《种梨》出自《聊斋志异》卷一第十四篇,讲述了一个卖梨乡人在集市上遇到求乞道士,因吝啬不肯舍梨,道士遂略施幻术,用梨核种出梨树,结满梨子后分给众人,最后乡人发现自己一车梨皆失,车把也被变成梨树砍走的故事.

经典典故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