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聊斋志异蕴哲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章 《聊斋志异》卷二周易哲学经典解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聊斋志异》卷二相关的七律诗词及解析:

《七律·读聊斋二》

原文:罗刹海市书生马骥去经商,罗刹国中形异常。焦海七冲无所谓,黄泥三寸有担当。世情如鬼魂千变,曲意聊斋梦一场。雾里看花知又鸟,词间借古赞刀郎.

解析:此诗虽非直接针对卷二篇目,但整体上反映了《聊斋志异》的奇幻色彩和对世情的影射。前两联以马骥在罗刹国的经历,展现出奇异荒诞的世界。后两联则将世情比作鬼魂多变,感慨聊斋故事如梦幻,借此暗讽现实,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

《七律·聊斋志异》

原文:劫波苦海几番灾,提笔聊亭对雨苔。人鬼同香真幻梦,阴阳分界倒颠哀。扉情缱绻无风懂,天意朦胧有月猜。困厄梅兰从内客,何曾禀异炫奇才.

解析:首联描绘了创作时的凄凉氛围,暗示聊斋故事背后的苦难。颔联写出人鬼相恋的奇幻与阴阳颠倒的悲哀,体现出对爱情和生死界限的突破与无奈。颈联则表达了书中情感的细腻无人懂,天意难测。尾联感慨书中人物虽有困厄,却未炫耀奇才,赞美了他们的质朴和内在品质 。

《七律·吟<聊斋志异>人物之孙子楚》

原文:广东名士孙痴号,性格老成多指飘。妄想县花为媳妇,企图阿宝入房娇。真心与否轻弹试,魂魄随跟深带消。坐卧佳人同梦里,兴欢疑惑乐逍遥.

解析:生动刻画了孙子楚的形象和他对阿宝的痴迷。首联点明其身份和身体特征,颔联写出他对阿宝的爱慕与追求,颈联描述他为情所困的状态,尾联则展现他与阿宝在一起的快乐,突出了爱情的力量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反映出人性中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

二、《聊斋志异》卷二各篇目的经典梗概与主题思想:

讽刺批判类

(一)《金世成》:金世成行为不检点,出家后吃脏东西还让信徒吃屎,却聚众千万,盖宫殿、修庙宇。县令让他修圣庙,其信徒快速完成。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迷信盲从,以及儒家思想影响力的变化和社会怪现状.

1.《周易哲学视角下对<金世成>的深度剖析》

《金世成》这一故事在《聊斋志异》中可谓独树一帜,它以荒诞不经的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乱象。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深度解析这一故事,更能洞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金世成,一个行为不检点的人,他的行径令人咋舌。出家后,他不仅吃脏东西,甚至还让信徒吃屎,这种极端的行为在常人眼中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却能聚众千万,拥有庞大的信徒群体。这些信徒对他盲目崇拜,甚至为他盖宫殿、修庙宇,仿佛他是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

这种现象在周易哲学中可以找到一些解释。周易强调阴阳相互转化、平衡与变化。金世成的出现就像是一种极端的“阴”,而他所吸引的众多信徒则代表了一种“阳”。这种阴阳的失衡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金世成的行为背离了常理和道德规范,但却能吸引如此众多的追随者,这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内心的迷茫和对正统信仰的缺失。

在故事中,县令让金世成修圣庙,他的信徒们竟能快速完成。这一情节进一步凸显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和迷信盲从。信徒们对金世成的命令无条件服从,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完成看似荒谬的任务。这种盲目跟从的行为,与周易中所强调的“随”卦有着相似之处。“随”卦意味着顺应时势,但在这种情况下,信徒们的顺应却失去了理性和判断力,成为了一种盲目跟从的盲从行为。

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儒家思想影响力的变化。儒家强调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但在金世成的故事中,这些传统的价值观似乎已经被抛诸脑后。人们不再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行为的对错,而是被一种非理性的力量所左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冲击,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而金世成的聚众行为和他所建立的“势力”,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怪现状。这种怪现状并非偶然出现,而是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的不公、贫富差距的拉大、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等一系列问题。金世成利用了这些问题,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聚集起庞大的势力。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一种“否”卦的体现。“否”卦意味着闭塞不通、混乱无序。金世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