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聊斋志异蕴哲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章 周易聊斋相映辉,奇文妙解显精微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的敬畏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既要尊重自然的神秘力量,又要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勇气。这种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依存关系,与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只有当人类遵循天地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长久的繁荣与安宁。

文化传承与精神寄托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卷六的人物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道德规范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故事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在《阿绣》中,阿绣的美丽善良和对爱情的执着,让人们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在《书痴》中,郎玉柱对书籍的痴迷和最终的醒悟,引发了人们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思考。这些故事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予人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的勇气和希望。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深度解析《聊斋志异》卷六的人物故事,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悟天地人之道的奥秘。这些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引导我们在追求个人成长、维护社会正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前行。

总之,《聊斋志异》卷六的人物故事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周易哲学的光辉,映照出了人类社会的万象、人性的善恶以及天地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将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后世所传颂和传承。

二、为您整理的《聊斋志异》中胡大姑、细侯、刘亮采、蕙芳、萧七的原文与白话文:

《胡大姑》

原文:

益都岳于九,家有狐祟,布帛器具,辄被抛掷邻堵。蓄细葛,将取作服,见捆卷如故,解视,则边实而中虚,悉被剪去。诸如此类,不堪其苦。乱诟骂之,岳殊不为意。狐曰:“骂者皆人耳,我耐骂,嘻嘻!”其邻堵有胡大姑,强梁有名。岳祝曰:“某家狐祟,烦寄语驱逐。”女曰:“既是狐,岂我所能驱耶?”岳哀恳不已。女曰:“我试一往。”越日,女来,谓岳曰:“此狐狡黠,我不能制,将与大姐偕来。”是夜,果与大姑俱来,大姑入室一巡,即出告女曰:“此妖狡黠,今已遁去,可无患矣。”女见岳,欲辞去,岳再拜祈留,女约以明日。岳问:“大姑何以不偕归?”女曰:“彼畏见生人,故先归耳。”女去后,狐仍扰。岳又往求女,女厉色曰:“我与大姑至,而汝犹不能安枕耶?汝辈止宜祟窭人,我即来,将荡涤此妖。”未几,大姑与女同至,女取一盌水,喷患处,狐惊窜,大姑逐之,逾垣而去。女谓岳曰:“已矣。”岳再拜致谢,女与大姑遂去。

白话文:

益都的岳于九,家里有狐仙作祟,衣物、布帛、器具,常常被扔到邻居的墙那边。他收藏了一些细葛布,准备拿来做衣服,看到捆卷着还像原来的样子,解开一看,却只有边上是实的,中间是空的,全都被剪去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让他痛苦不堪。他胡乱地咒骂,岳于九却并不在意。狐仙说:“骂的都是人罢了,我耐得住骂,嘻嘻!”他的邻居有个胡大姑,强横有名。岳于九祝祷说:“我家有狐仙作祟,麻烦您传话把它赶走。”胡大姑说:“既然是狐仙,哪是我能赶走的?”岳于九恳切哀求不停。胡大姑说:“我试试去一趟。”第二天,胡大姑来了,对岳于九说:“这狐仙狡猾,我制服不了,将和大姐一起过来。”这天夜里,果然和大姐一起来了,大姐进屋转了一圈,出来告诉胡大姑说:“这妖怪狡猾,现在已经逃走了,不会有祸患了。”大姐见到岳于九,想要告辞离开,岳于九一再拜求挽留,大姐约定明天再来。岳于九问:“大姑为什么不一起回去?”大姐说:“她怕见生人,所以先回去了。”大姐离开后,狐仙仍然捣乱。岳于九又去求大姐,大姐严厉地说:“我和大姑来了,你还是不能睡安稳觉吗?你们这类东西只应该去欺负穷人,我既然来了,就会扫荡清除这个妖怪。”不久,大姑和大姐一同来了,大姐取了一碗水,向作祟的地方喷水,狐仙惊慌逃窜,大姑追逐它,翻过墙离开了。大姐对岳于九说:“好了。”岳于九一再拜谢,大姐和大姑就离开了。

《细侯》

原文:

细侯,昌化满生,设帐于杭。偶涉廛市,经临街阁下,忽有荔壳坠肩头。仰视,一雏姬凭阁上,妖姿要妙,不觉注目发狂。姬俯哂而入。询之,知为娼楼贾氏女细侯也。其声价颇高,自顾不能适愿。归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