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聊斋志异蕴哲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0章 易道玄微探诡章 聊斋卷十一中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的象征,许盛在其庇佑下经历冒险,自身也沾染了这份刚健之气。但孙悟空的智慧更在于“知进退存亡”,他大闹天宫又保唐僧取经,在“进”的抗争与“退”的顺应间把握分寸。许盛在大圣的影响下,于人生旅途亦懂得权衡行事,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在复杂局势中明辨进退,这是对易理“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的深刻领悟。从盲目崇拜到习得大圣处世精髓,许盛的成长依循乾卦从初爻到上爻的发展脉络,在刚健奋进中融入审慎智慧,其命运在易理的乾道演绎中走向成熟与圆融。

《聊斋志异》卷十一的这些故事,借奇异情节展现人物在命运洪流中的起伏,与《周易》哲学的卦象、爻辞、义理相互呼应。冯木匠的转危为安、黄英的乾坤并济、郎玉柱的困中求变、许盛的刚健知止,皆在易理的框架下呈现出人生百态与命运玄机。这不仅是文学与哲学的奇妙交融,更是古代智慧对生命旅程普遍性规律的精妙诠释,启示后人在生活的阴阳变幻中持守正道、顺应时势、刚柔并济,方能在命运的卦象中寻得吉祥亨通之理,穿越世途的迷雾与波澜,抵达心灵与生活的安宁之境。

二、《聊斋志异》卷十一中《冯木匠》《黄英》《书痴》《齐天大圣》的原文与白话文:

《冯木匠》

- 原文:抚军周有德,改创故藩邸为部院衙署。时方鸠工,有木作匠冯明寰直宿其中。夜方就寝,忽见纹窗半开,月明如昼。遥望短垣上,立一红鸡;注目间,鸡已飞抢至地。俄一少女,露半身来相窥。冯疑为同辈所私;静听之,众已熟眠。私心怔忡,窃望其误投也。少间,女果越窗过;径已入怀。冯喜,默不一言。欢毕,女亦遂去。自此夜夜至。初犹自隐,后遂明告。女曰:“我非误就,敬相投耳。”两人情日密。既而工满,冯欲归,女已候于旷野,冯所居村,离郡固不甚远,女遂从去。既入室,家人皆莫之睹。冯始知其非。迨数月,精神渐减,心益惧,延师镇驱,卒无少验。一夜,女艳妆来,向冯曰:“世缘俱有定数:当来推不去,当去亦挽不住。今与子别矣。”遂去。

- 白话文:巡抚周有德要将一座旧王邸改建为部院衙门。工匠们招齐以后,有个叫冯明寰的木匠在里面住宿。一天夜里,他刚要就寝,忽见窗子半开,窗外月光通明。远远望见一堵短墙上立着一只红鸡,正凝目注视间,红鸡已从墙上飞掠下地。一会儿,便有个美丽的少女,从窗子外露出半个身子往屋里窥视。冯木匠怀疑是哪个同行私通的女人,便假装睡着,竖起耳朵听着动静。这时,屋里的人都已睡熟了,冯木匠一下子起了私心,心也怦怦地跳起来,暗暗希望少女误走到自己睡的地方来。不一会儿,少女果然从窗子跳进来,径直投入冯木匠的怀里。冯木匠大喜,默不作声,两人欢好后,少女自己走了。从此后,少女每夜必到。冯木匠起初还隐瞒着,后来便问少女是不是找错了人,少女说:“不是,我敬慕你的为人,所以以身相许。”不久,工程完毕,冯木匠要回去,少女已在旷野中等候。冯木匠居住的村子本来离郡城不远,少女便跟他回到家中。进入家门,家里的人都看不见少女,冯木匠才知道她不是人类。在一起住了几个月,冯木匠精神疲顿,憔悴不堪。心里越发害怕起来,请来法师镇邪驱赶,还是一点用也没有。一夜,少女盛装来到,对冯木匠说:“缘分都有天数,该来的推也推不走,该去的留也留不住。从此后我和你永别了。”说完便走了。

《聊斋志异·黄英》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马子才,顺天人。世好菊,至才尤甚,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渐近与语,少年自言:“陶姓。”谈言骚雅。因问马所自来,实告之。少年曰:“种无不佳,培溉在人。”因与论艺菊之法。马大悦,问:“将何往?”答云:“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不嫌荒陋,无烦他适。”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第南有荒圃,仅小室三四椽,陶喜居之。日过北院为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然家清贫,陶日与马共饮食,而察其家似不举火。马妻吕,亦爱陶姊,不时以升斗馈恤之。陶姊小字黄英,雅善谈,辄过吕所,与共纫绩。

陶一日谓马曰:“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