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洞修仙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二章 采书的答题笔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高三第一学期,题海战术如同每日不可或缺的修行,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每个学生的日常。教室里,每个书桌上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试卷,它们犹如连绵的山峦,每一套模拟试卷都满载着厚重的知识与无尽的期望,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正以无声的语言,召唤着学生们鼓起勇气,去攀登那一座座巍峨的知识高峰,去征服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难题难关。

尽管这些试卷的内容大多是对知识点的反复锤炼与巩固,但老师们始终坚守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道题,方能洞察知识的本质,准确预估自己在真正考试中的成绩底线。正如那句耳熟能详的谚语所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们深知,唯有付出足够的汗水,才能在未来的高考战场上摘取胜利的果实。

然而,在前一年,教育改革的风潮悄然涌动,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愈发严苛,一系列红头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考试评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掘出真正的人才。

尽管这样的要求早已屡见不鲜,但经过再次强调与重视,仍需认真对待。上令下行,判断学生能力的标准自然不能再墨守成规,于是出题组的老师们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开始尝试设计出更加新颖、更具挑战性的题目。

起初,只是个别老师尝试性地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未曾想,竟获得了业内权威专家们的高度赞誉。很快,这种风气在出题老师们之间蔚然成风。他们相互竞争,争相展示自己的出题才华,于是,试卷上的题目愈发新颖,愈发艰深。

这些出题老师们个个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行家,他们深知考纲的边界,于是巧妙地将题目设计在考纲范围内,却又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常见的考点,选择了那些边缘至极的知识点。结果,那一年的高考,满卷子的擦边题让众多考生措手不及,纷纷败下阵来,考得狼狈不堪。

家长和考生们纷纷猜测,是否是出题老师心情不佳,才故意出一些冷门偏门的题目来为难学生。但实际上,这背后更多的是教育改革和出题老师们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不懈追求。

当然,对于云钊这样的学霸而言,这样的挑战反而成了他展示知识储备的绝佳机会。有豆豆这个得力助手的鼎力相助,云钊更是如虎添翼。即便真的遇到了所有考生都考砸的情况,他也并未过分焦虑。毕竟,倒霉的是所有考生,对于排名制录取而言,大家的起跑线依然相同,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实力与准备。

采书在纷扰与混沌之中,独自沉浸于深沉的思考,直至夜幕退去,晨曦初现,整整一夜未曾改变姿势。他竭力拼凑着豆豆遗留下的那些杂乱无章、残缺不全的记忆片段,直至天边泛起鱼肚白,一抹曙光穿透了心中的迷雾,他终是捕捉到了一丝清晰的思路。

当云钊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准时踏入校门之时,采书向云钊提出了自己的恳求。他的请求简单而直接——他渴望书籍的海洋,以无尽的阅读来充实自己,正如他所言:“呜呼呀!采书看书,多多益善!知识的汪洋浩渺无垠,我愿化作一叶扁舟,悠然遨游其中。”

豆豆留给他的记忆,多是那些故作深沉、略显浮夸的辞藻,但这也成了采书和豆豆的语言风格。

云钊的需求与采书的请求不谋而合,他正急需巩固高中的全部知识。云钊闻言,脸上忍不住绽放出理解与支持的笑容,欣然应允,但他也提出了一个微小却关键的交换条件:“我全力支持你,但你得答应我,尽量少说那句口头禅‘呜呼呀!’每次听到,我都仿佛置身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之中。”

然而,习惯的力量是那般强大,尤其是对于采书而言。面对云钊的请求,采书虽然满口答应,却总在不经意间,那句“呜呼呀!”便脱口而出。云钊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挂着一丝笑意,轻声提醒道:“嘿,你又来了,咱们可是要去图书馆,能不能不要一开口就先喊一句‘呜呼呀!’得保持安静啊。”

采书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即认真地回答道:“呜呼呀!(话刚出口,他便意识到了不妥,连忙改口)对不起,我一定尽力克制。从现在起,我肯定不会再说了!呜呼呀……(意识到错误,他迅速刹车,改口道)不对,我一定改!一定!只是这习惯,呜呼呀!……”

看着采书那既认真又略显滑稽的模样,云钊只能无奈地笑了。他深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绝非易事,更何况是采书那或许已根深蒂固的口头禅。于是,云钊叹了口气,心中默默决定,只要采书能逐渐减少那句口头禅的使用,不要让自己每次都被震得脑仁疼,他就心满意足了。这段因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