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50章 年 马市又开了,能热闹点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庚戌之变带来的创伤还未愈合,京城依旧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我阿福,这个在京城街头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乞丐,每天都在为一口吃食发愁。就在这沉闷的氛围中,传来了马市又开的消息,这让我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琢磨着这马市一开,是不是能给这死气沉沉的京城带来点热闹,我这讨饭的日子能不能好过些。

说起这马市,我从一些识字的好心人那里,还有那些记载着大事的书里了解到不少情况。《明实录》对马市的来龙去脉有详细记载,早年间,朝廷为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维持和平关系,促进贸易往来,就设立了马市。通过马市,大明可以获得北方的优质马匹,以充实军队、发展运输;而北方游牧民族则能换取他们急需的茶叶、布匹、铁锅等生活用品,这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事儿,边境地区也因此有过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

可后来,这马市却成了麻烦的源头。就拿俺答来说,他觉得朝廷在马市交易中给予的利益太少,贸易条件不公平。加上一些其他的矛盾,他便时不时地侵扰边境,搞得鸡犬不宁。《明史纪事本末》里就把这些边境冲突的事儿记录得明明白白,庚戌之变就是矛盾激化的结果,俺答率军直逼京城,给京城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今马市又开了,地点就在京城附近。我心想,这么多人聚集在马市,说不定我能讨到更多的东西。于是,我怀着满心的期待,一路打听着来到了马市。

刚到马市,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牧民们牵着一匹匹膘肥体壮的骏马,马蹄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商人们穿梭其中,有的仔细查看马匹的牙口、四肢,评估马匹的品质;有的则与牧民激烈地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还有不少像我这样的老百姓,纯粹是来凑凑热闹,感受这难得的热闹氛围。

我在马市的一个角落找了个位置,放下我那破旧的碗,开始了我的乞讨工作。我眼睛紧紧盯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寻找着可能的施舍对象。不一会儿,我看到一个穿着华丽绸缎的老爷,看上去财大气粗的样子。我赶紧满脸堆笑地凑过去,讨好地说:“老爷,您一看就是富贵之人,心地善良。您看这马市如此热闹,您今儿肯定心情大好,可怜可怜我这孤苦无依的老乞丐,赏点零钱让我买个馒头填填肚子吧。”那老爷瞥了我一眼,从兜里掏出几个铜板,随手扔到我的碗里,不耐烦地说:“拿去拿去,别在这儿碍事儿。”我连忙点头哈腰,不停地说着:“谢谢老爷,老爷您福泽深厚,必定长命百岁!”

在马市待了几天后,我发现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就像《万历野获编》里提到的,马市交易中存在着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有些牧民觉得朝廷规定的马价太低,卖马不划算,所以不太愿意积极参与交易;而有些商人则抱怨牧民的马质量参差不齐,时常以次充好,双方为此经常争吵不休。

有一天,我正在马市乞讨,突然听到一阵激烈的吵闹声。我好奇地挤过人群,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一个牧民和一个商人在争执。牧民涨红了脸,大声指责商人:“你这人怎么说话不算数,当初说好的价格,现在又要压价,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商人也不甘示弱,反驳道:“你这马根本不值这个价,我仔细检查了,这马有暗病,你还想蒙我!”两人越吵越凶,周围围了一圈人,却都只是观望,没人敢上去劝架。

我看着这紧张的场面,心想这要是再闹下去,马市说不定又要乱套了,我以后在这儿讨饭也没好日子过。于是,我壮着胆子挤到两人中间,大声说:“两位大爷,别吵了,别吵了!大家都是出来做生意的,和气生财嘛。这马市好不容易重新开起来,多不容易啊,要是因为这点事儿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两人听了我的话,稍微冷静了一些,都气呼呼地看着我。我接着说:“要不这样,咱们找个懂行的人来看看这马,评评理,再商量商量价格,怎么样?”周围的人听了,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后来,还真找来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老师傅仔细地检查了马匹,然后不紧不慢地说:“这匹马确实有点小毛病,但不影响正常使用,调养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师傅的话,商人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经过一番协商,商人给牧民加了点钱,两人最终达成了交易。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就这样平息了,马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那牧民和商人对我感激不已,牧民从怀里掏出几个干粮递给我,真诚地说:“老乞丐,多亏了你,不然这事儿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这几个干粮你拿着,别饿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