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71章 年 蒙汉和议成,能去北方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隆庆五年(1571 年),于我——京城街头那个整日为生计奔波的老乞丐阿福而言,是充满了新奇想法与未知期待的一年。过去的日子里,我在京城这片土地上,见证了太多的动荡与变迁,而这一年,蒙汉和议成功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吹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也让我这个乞丐不禁琢磨:蒙汉和议成了,我能不能去北方讨生活呢?

年初,京城的冬天依旧寒冷刺骨,可街头巷尾的气氛却比以往热闹了许多。我照旧在城门口的老位置上,摆好自己那破旧的讨饭碗,等待着过往行人的施舍。周围的人们谈论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蒙汉和议。

“听说蒙汉和议成了,以后边境可就安宁了。”一个裹着厚棉衣的老者,一边往手上呵着气,一边说道。

“是啊,这可是大好事。那些年边境打仗,老百姓遭了多少罪,这下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了。”旁边一个年轻人附和道。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也泛起了波澜。这些年,我从一些从北方逃来的难民口中,听说了太多边境战争的残酷。蒙古部落与明朝军队时常交战,使得北方边境的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据《明史纪事本末·俺答封贡》记载,“边境之民,父子夫妻不能相保,膏腴之地弃而不耕,屯田荒芜,盐法阻坏,不止边方之臣重苦莫支,而帑储竭于供亿,士马罢于调遣”,可见战争给边境地区带来的破坏之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蒙汉和议的细节逐渐在京城传开。我从一些官员和文人的交谈中得知,此次和议是明朝与蒙古之间经过多次协商达成的重要成果。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了多处互市口岸,允许蒙汉两族进行贸易往来。这一举措不仅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还为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这互市一开,蒙汉两族的百姓就可以互通有无了。咱们这边的茶叶、丝绸,他们那边的马匹、皮毛,都能在互市上交易。”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说道。

“是啊,这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增进两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以后边境的百姓可就不用再担惊受怕了。”一个文人点头赞同。

蒙汉和议成功的消息,让京城的百姓们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和议带来的种种好处。商家们也看到了商机,纷纷准备在互市贸易中大展拳脚。

“我打算等互市开了,就去边境做点生意。听说那边的市场可大了。”一个商人兴奋地说道。

“我也有这个想法。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说不定能赚大钱呢。”另一个商人附和道。

在这一片热闹的氛围中,我这个乞丐也受到了影响。我开始琢磨,既然蒙汉和议成了,北方边境安宁了,我能不能去北方讨生活呢?也许那边会有更多的机会,能让我讨到更多的食物和钱财。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些平日里熟悉的路人。

“阿福,你想去北方讨饭?这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儿。路途遥远,你年纪又大了,能吃得消吗?”一个好心的大嫂担忧地说道。

“是啊,阿福,虽然边境和平了,但那边的情况你也不熟悉。还是在京城待着吧,好歹我们都能照应你。”一个经常施舍我的大爷劝说道。

虽然大家都不赞同我的想法,但我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我想,也许北方真的会有不一样的机会。于是,我开始向一些去过北方的人打听情况。

“大爷,您去过北方,那边现在情况怎么样?我想去那边讨饭,能行得通吗?”我向一个从北方回来的老者问道。

“现在北方边境和平了,倒是比以前安稳多了。不过,那边的生活习惯和咱们这儿不太一样,你要是去了,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老者耐心地说道。

“那那边的人会不会施舍给我呢?”我又问道。

“这个嘛,不好说。不过,蒙汉和议之后,两族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说不定会有好心人给你吃的。”老者笑着回答道。

听了老者的话,我心里更有了一丝期待。我开始留意关于北方的各种消息,希望能找到更多去北方讨生活的理由。

这一年,随着互市的逐渐兴起,京城与北方边境的往来日益频繁。商人们带着各种货物前往北方,又从北方带回了许多新奇的物品。街头的店铺里,开始出现了一些来自北方的皮毛、药材等商品。

“这些皮毛可真暖和,是从北方运来的。现在蒙汉和议了,咱们能买到这么好的东西。”一个顾客在店铺里挑选着皮毛说道。

“是啊,这都是和议的好处。以后说不定还会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