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958章 年 大跃进运动开展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1958年,新中国正处在激情澎湃、渴望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经历了数年的建设与积累后,全国上下一心,都盼望着能早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让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摆脱曾经一穷二白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建设成果,像“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让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工业化的基础,农业生产也在稳步发展。但当时的国际形势依旧严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封锁、遏制的政策,妄图阻碍我国的发展。在这样的外部压力下,国内人民迫切希望加快建设速度,尽快让国家强大起来。

当时的历史文献有着这样的记载:“戊戌年,外有列强遏制,内怀强国之志,众盼速兴,遂启大跃进运动,期以超常规之速,促工农飞跃,展国之雄姿也。”就这样,在一片高昂的热情中,大跃进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其目标是要在工业上实现钢产量等指标的大幅增长,在农业上追求粮食产量的“放卫星”式突破。

张跃进,三十岁,是一名基层的公社干部,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就目睹了乡亲们在土地上辛苦劳作,却依然过着较为贫苦的生活,心中便立下志向,要为改变家乡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贡献力量。他性格热情积极,干劲十足,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接受能力,在村里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和信任,凭借着这份威望和对工作的热情,当上了公社干部,负责组织和协调村里的生产建设事务。

当大跃进运动的号召传达到公社时,张跃进的心中满是激动,他觉得这是一个能让家乡迅速改变、让乡亲们快速过上富裕生活的大好机会。他第一时间就在村里组织了动员大会,站在村子的晒谷场上,拿着大喇叭,大声地向乡亲们宣传着大跃进的目标和意义。

“乡亲们啊,咱们国家现在要大踏步向前发展了,党中央号召咱们搞大跃进,只要咱们鼓足干劲,在工业上多炼钢,在农业上多产粮,咱们就能很快过上好日子啦!以后咱们村里也能有工厂,家家都能住上新房子,人人都能吃饱饭呀!”张跃进的声音在村子上空回荡,村民们听了也都群情激昂,纷纷响应号召。

在工业方面,公社接到了炼钢的任务指标,要求在短时间内炼出大量的钢来。张跃进带着村里的青壮年们,迅速组建起了土炼钢炉。大家把家里的铁锅、农具等凡是能炼铁炼钢的东西都收集了起来,当作炼钢的原料。

村子的空地上,一座座简易的土炼钢炉建了起来,白天黑夜都冒着浓烟,火光冲天。张跃进和大家一起没日没夜地守在炼钢炉旁,往炉子里添着燃料,看着那红红的炉火,满心期待着能炼出好钢来。

“大家加把劲啊,这钢炼好了,就能支援国家建设了,咱们的贡献可就大了呀!”张跃进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给身边的人鼓劲儿。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和设备,炼出来的钢大多质量不过关,很多都是黑乎乎的疙瘩,根本没法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但当时大家的热情太高涨了,都没有太在意这些问题,只想着完成产量指标,继续盲目地加大投入,收集更多的原料来炼钢。

张跃进的妻子看着家里的铁锅都被拿去炼钢了,有些担忧地说:“跃进啊,这锅都没了,咱咋做饭呀,而且这炼出来的钢真的能用吗?”

张跃进却笑着说:“哎呀,现在顾不上这些了,这是为了国家的大事业,等咱炼出足够的钢,以后啥好东西都有了,做饭的锅肯定也不愁啊。”

在农业生产上,更是喊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为了追求高产量,张跃进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村民们进行密植,把种子撒得特别密集,想着这样就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乡亲们,现在种地可得大胆创新,多种多收,咱们把这一亩地当成两亩地来种,肯定能打更多的粮食,到时候咱村的粮食产量那不得震惊全国呀!”张跃进满怀信心地对村民们说道。

可结果并不如人意,由于种植过密,庄稼得不到足够的阳光和养分,很多都长不好,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倒伏现象。但当时为了迎合“放卫星”的要求,一些虚报产量的情况也开始出现了。

村里有个生产队长,为了显示自己队里的成绩,上报的粮食产量高得离谱,远远超出了实际的收成。张跃进一开始也有些怀疑,但在当时那种大家都争着报高产的氛围下,他也没有过多去核实,就把这个数据往上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粮食产量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大幅增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