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904章 年 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1904年,中国大地依旧笼罩在一片惨淡的阴霾之中,自《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家的主权被列强无情地践踏,百姓们在沉重的赋税与压迫下艰难求生。清政府软弱无力,对内难以有效治理,对外更是毫无招架之功,只能眼睁睁看着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而此时,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竟全然不顾中国的主权,悍然在中国的领土上燃起了战火,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日俄战争。

《光绪朝日俄战争纪要》记载:“甲辰年,日俄二强,觊觎我东北之地久矣,互不相让,遂于我境开战。其战祸波及之处,百姓流离,田园荒芜,城镇遭毁,而我朝无力阻拦,徒呼奈何,唯见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主权遭漠视,国之尊严荡然无存也。”从这段文献资料中,不难看出当时中国的无奈与屈辱,明明是自己的国土,却成为他人争权夺利的战场,百姓们无辜遭殃,国家也只能在一旁看着,毫无办法。

葛明,是个性格颇为沉稳但内心又有着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平日里他少言寡语,可一旦涉及到关乎国家尊严和百姓安危的事儿,那骨子里的热血就会被瞬间点燃,不管不顾地想要去做点什么。葛明原本在东北的一家商行里做伙计,平日里负责货物的清点、搬运以及账目记录等工作,商行的生意往来还算频繁,所以他对周边的情况以及外面局势的变化也知晓一二。

初春时节,东北的天气依旧寒冷刺骨,葛明像往常一样在商行里忙碌着。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葛明放下手中的活儿,出门一看,只见街上的人们都神色慌张,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葛明拉住一个相熟的街坊问道:“大哥,这是出啥事儿了,怎么大家都这么慌乱啊?”那街坊一脸惊恐地说:“听说日本人和俄国人要在咱们这儿打仗了呀,这仗要是打起来,咱可咋活啊!”葛明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他虽知道日俄两国一直在东北有利益纷争,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要打仗了,而且还是在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

没过多久,战争的阴云就彻底笼罩了过来。先是有大批的俄国军队开了过来,他们在城镇里驻扎下来,强占百姓的房屋作为兵营,还随意抢夺百姓的粮食和财物,百姓们稍有不满,就会遭到打骂。葛明所在的商行也没能幸免,俄国士兵冲进商行,搬走了不少货物,老板敢怒不敢言,只能暗自叹气。葛明看着这一切,心里愤恨不已,可他也知道,现在和这些俄国兵硬来,只会吃亏,便强忍着怒火,想着日后一定要找机会讨个说法。

随着战事的推进,日本军队也打了过来,双方就在城镇周边的土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枪炮声整日整夜地响个不停,葛明和商行里的人只能躲在地窖里,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担忧。有一回,一颗炮弹落在了商行附近,直接把商行的一间仓库给炸塌了,里面存放的不少货物都毁于一旦,老板心疼得直跺脚,葛明看着一片狼藉的仓库,心中对这场无端降临的战争更是充满了愤怒。

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葛明看到了太多百姓的悲惨遭遇。有的人家房子被炸毁了,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有的百姓为了躲避战火,拖家带口地往外逃难,可路上又会遭遇各种危险,不少人饿死、病死在了途中。葛明心想,自己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苦,得做点什么来帮帮大家。

于是,葛明联合了商行里的几个伙计,趁着战斗的间隙,出去寻找那些受伤的百姓,把他们带回商行的地窖里,简单地为他们处理伤口,给他们提供一些食物和水。虽然他们能做的很有限,但好歹也让一些人暂时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有一次,葛明他们在救助一个受伤的老人时,遇到了几个俄国士兵。那些俄国士兵看到葛明他们抬着老人,以为他们是在给日军传递情报之类的,便气势汹汹地走过来,用枪指着葛明他们,嘴里说着一些葛明听不懂的俄语,看那架势是要把他们抓走。葛明心里很是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用手比划着解释说他们只是在救人,没有别的意思。可俄国士兵根本不听,上来就要拉扯他们。

就在这时,幸好有个懂俄语的路人经过,帮葛明他们说明了情况,俄国士兵这才将信将疑地放过了他们。葛明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里想着,这打仗的日子,真是处处都是危险啊,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放弃救助这些无辜的百姓。

日子一天天过去,战争依旧在持续,而且越发激烈。葛明在救助百姓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从外地来的教书先生,名叫李书文。李书文见识颇广,他和葛明聊起这场日俄战争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因为咱们国家太弱了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