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10章 年 周边拓市:集市之行寻觅新客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大明王朝依旧处于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局之中。朝堂之上,党争依旧激烈,各党派为了争权夺利,相互攻讦,使得朝廷政令难以有效推行,国家治理陷入僵局。据《明史·食货志》记载,这一年,由于此前连年的天灾以及朝廷赋税征收的繁杂与沉重,民间经济受到极大冲击,百姓生活愈发困苦,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难以为继,商业活动也因民众购买力的下降而显得萎靡不振。

在交通方面,虽然有着如驿站等相对完善的体系,但道路维护情况参差不齐,一些偏远地区的道路崎岖难行,给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不过,在部分地区,集市文化却依旧兴盛,成为了人们交易商品、互通有无的重要场所。

以杭州府为例,此地向来是江南的繁华之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商业繁荣,丝绸、茶叶、瓷器等产业闻名遐迩。杭州府内不仅有着热闹非凡的城中心商业区,周边的众多集市也颇具规模,吸引着十里八乡的百姓前来交易。这些集市有的依傍着河道,借助水运之便,汇聚了来自各地的货物;有的则位于交通要道的交汇点,往来人流量大,是各路商贩争抢客源的好去处。

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府有一位名叫阿旺的商人,他身材魁梧,身姿矫健,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仿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阿旺面容刚毅,浓眉之下的双眼透着一股坚毅与果敢,总是闪烁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有着远大抱负且不惧困难的人。而他最为突出的性格特点便是勇于拓展,阿旺就像一位无畏的开拓者,从不满足于眼前已有的经营成果和市场范围,总是怀揣着满腔的热忱,渴望去探寻更广阔的商业天地,挖掘更多潜在的客源。

阿旺经营着一家主营丝绸制品的店铺,凭借着优质的丝绸面料、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良好的信誉,在杭州府城中心已经积累了一批稳定的顾客,生意一直还算红火。然而,阿旺心里清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城内消费群体的逐渐饱和,如果一直局限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店铺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他时常望着店铺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暗自思忖:“城外还有那么多地方,那么多未曾接触过的百姓,定能找到新的商机,拓展出更大的市场。”

于是,阿旺毅然决定将目光投向杭州府周边的集市,开启他的拓市之旅。他先是做了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向那些经常往来于周边集市的行商打听各个集市的情况,比如集市的规模大小、主要交易的商品种类、顾客群体的消费偏好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通过多方了解,阿旺得知在距离杭州府城几十里外的一处临河集市,每逢农历的三、六、九日开集,那里汇聚了周边乡村的农户、手工艺人以及小商贩,交易的商品五花八门,从日常的农具、生活用品到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都有,人流量颇为可观。

阿旺觉得这个集市很有潜力,便开始着手准备。他精心挑选了一批适合集市销售的丝绸制品,考虑到集市上顾客大多是普通百姓,消费能力相对有限,他没有选择那些价格高昂、工艺过于复杂的高档丝绸衣物,而是选取了一些质地柔软、花色鲜艳的丝绸布料,裁剪成大小适中的方巾、手帕,还有用丝绸制作的简单的荷包、香囊等小物件,这些商品既美观实用,价格又相对亲民。

一切准备就绪后,阿旺带着伙计,挑着货物,踏上了前往临河集市的路途。一路上,道路虽然还算平坦,但也不乏坑洼之处,加上货物的重量,着实让他们走得颇为辛苦。然而,阿旺却没有丝毫抱怨,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集市之行的期待。

终于抵达了临河集市,阿旺被眼前热闹的景象所震撼。集市上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摆满了形形色色的商品。阿旺赶忙找了一处相对显眼的位置,支起摊位,将丝绸制品一一摆放出来,开始招揽顾客。

起初,集市上的人们只是好奇地围过来看看这些从未见过的丝绸制品,毕竟在乡村地区,丝绸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还是比较稀罕的东西。但大家一看价格,又都纷纷摇头,觉得太贵了,不舍得购买。阿旺的伙计见状,有些气馁地说:“掌柜的,看来咱们这一趟是白跑了,这儿的人都嫌贵,根本没人买呀。”阿旺却笑着鼓励道:“别着急,万事开头难嘛,他们还不了解咱们丝绸的好处,咱得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物有所值啊。”

阿旺清了清嗓子,开始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起来:“各位乡亲们,快来看看呀,这可是上好的丝绸制品呢!你们瞧这手帕,摸着多柔软,花色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