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00章 年 京城商影:利玛窦传闻下的日常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大明王朝已在岁月的侵蚀下渐露疲态,朝堂之上,政治腐朽的阴霾笼罩,官员们争权夺利,党争不断,使得政令的推行时常受阻。而在民间,土地兼并现象愈发严重,赋税沉重,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犹如蓄势待发的火山,随时可能喷发。不过,京城作为王朝的中心,依旧维持着表面的繁华,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各类商业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着,好似一幅繁华的市井画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京城的经济生活有着独特的景象。农业方面,得益于早前引进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以及江南地区逐渐普及的双季稻种植,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手工业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之态,江南的纺织业兴旺发达,那里产出的丝绸精美绝伦,色泽艳丽且质地柔软,棉布也细密厚实,备受人们喜爱,不仅畅销国内,还通过贸易渠道远销海外。而景德镇的陶瓷业更是独领风骚,所烧制的青花瓷,那淡雅的色调、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精美图案,还有五彩瓷绚丽斑斓的色彩,使其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稀世珍宝,让“china”之名随着瓷器传遍世界。商业领域里,苏州、杭州、扬州、广州等城市宛如璀璨的明珠,商业活动频繁且规模庞大。徽商和晋商等商帮崛起,徽商凭借着灵活的经营头脑,在盐业、典当等行业风生水起,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晋商则在票号生意上大展拳脚,他们构建起的商业网络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与财富的汇聚,让京城的商业氛围愈发浓厚。

文化科技领域同样成果丰硕,彰显着大明的深厚底蕴。文学上,奇书《西游记》以其奇幻瑰丽的神话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金瓶梅》则将笔触深入到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腻地刻画了世间百态,展现出别样的社会风貌,引发诸多文人墨客的探讨。戏曲方面,汤显祖的《牡丹亭》堪称一绝,它用优美动人的唱词、曲折动人的情节,讲述了那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尤其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情感表达,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也让明代戏曲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科技领域亦是成绩斐然,李时珍倾尽心血所着的《本草纲目》,犹如一部医药学的宝典,详细记载了数千种药物的特性、功效、炮制方法等,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知识,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则像是一部古代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农业、手工业等诸多领域,细致地呈现了当时各种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巧,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生产智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对外交往上,明朝虽曾实行海禁政策,但自隆庆开关后,对外贸易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优质商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东南亚等地,换回了大量白银,这些白银的流入,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也让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纷纷踏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土地,其中利玛窦尤为引人注目。他带着西方的科学知识、独特的文化以及新奇的商品,在京城等地积极与众多学者、士大夫展开交流互动,悄然在京城掀起了一股关于西洋文化和商品的热议之风,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在京城的某条繁华街道上,有一位名叫阿旺的普通商贩。阿旺身材中等,常年风吹日晒的面庞透着健康的古铜色,那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总是闪烁着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光芒,仿佛藏着无尽的探索欲望。他平日里身着虽为粗布麻衣,却总是打理得干净整洁,整个人透着一股朴实又坚毅的劲儿。阿旺靠着经营一个售卖传统生活用品的小摊位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每天他都会早早来到摊位前,手脚麻利地将货物摆放整齐,然后中气十足地吆喝几声,招揽过往的行人。虽说这只是个小本生意,挣的钱仅够勉强糊口,但阿旺却从未抱怨,他为人踏实勤劳,总是用心对待每一位顾客。

然而,阿旺的性格中有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劲儿,对新鲜事物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感知。正是这份好奇,让利玛窦的传闻在京城传开后,迅速抓住了他的心神。那段时间,只要一得空闲,阿旺就像着了魔似的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竖起耳朵仔细捕捉着人们口中关于西洋物件的只言片语。街头巷尾都在谈论利玛窦带来的那些神奇玩意儿,像那精致无比的自鸣钟,据说它能精准无误地报时,内部构造精妙绝伦,每到整点敲响时,那悦耳的钟声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忍不住驻足聆听;还有三棱镜,这小小的物件竟能把光线折射出五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