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96章 年 彭诚等言僧道之患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然当下,僧道数量远超往昔所定之额,四处扩建寺庙道观,致使大量田地被占,众多百姓为避赋税、劳役而投身其中,并非真心向佛修道。长此以往,我大明赋税锐减,百姓不事生产,且僧道之中良莠不齐,不乏借其名行不法之事者,如此必乱我朝纲,坏我民风啊。故臣恳请陛下查照旧额,将十年一度事例停止,严整这僧道之事,以安社稷,保我大明之昌盛呀。”

孝宗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微微皱眉,手轻抚着龙椅扶手,思索片刻后说道:“彭爱卿所言,朕亦有所察觉,此事确非小事,关乎我大明诸多方面。只是这僧道之事,由来已久,且牵扯甚广,关乎宗教信仰,贸然行事,恐生事端,还需从长计议啊。朕且将你这奏疏下到所司,令他们仔细商讨一番,再做定夺。”

那些寺庙道观之中,听闻了朝廷有意要整治僧道之事,也是人心惶惶,各自盘算着应对之策。在南京城一座颇有名气的道观里,观主清虚道长召集了道观中的道士们,在那三清殿内,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同门,今日闻得朝廷要对咱们僧道动手了,这可不是小事儿啊。咱们这道观的生计,向来靠的是四方香客的供奉,若是那十年一度的事例停了,日后怕是难以为继呀。大家且说说,可有什么法子?”

一位年长的道士叹了口气,说道:“观主啊,咱们这道观里,虽说平日里都是诚心修道之人居多,可也不乏有几个是为了躲事儿才来的呀,如今朝廷若是一查,怕是那些个事儿都要被翻出来了,这可如何是好?”一位年轻的道士则愤愤地说:“朝廷这不是断咱们的生路嘛,咱们道士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凭什么整治咱们呀。”清虚道长瞪了他一眼,说道:“休得胡言乱语,朝廷既有所动,定是掌握了些情况,咱们得想想怎么应对,可不能莽撞行事啊。”众人听了,都愁眉苦脸,一时也没了主意。

徐长卿这边,自那日听闻了僧道之患后,便越发好奇,决定要深入去了解一下这其中的详情。他先是去拜访了城中一位颇通古今之事的老学究,想着从他那里打听些过往关于僧道的规制以及如今变化的缘由。老学究见他有心了解,便热情地接待了他,引经据典地说道:“长卿啊,这僧道之事,古已有之,原本僧道修行,是为了弘扬佛法、道法,劝人向善,于世间也是有益之事。可如今呀,这规制乱了,人心也跟着乱咯。往昔那《大明律》中对僧道的管理也是有诸多细则的,比如出家得有凭证,寺庙道观的修建得经过官府准许,人数也有定数,就是怕出了乱子呀。可如今,你瞧瞧,这城里城外,到处都是新建的寺庙道观,那僧道的人数,就跟那春笋似的,蹭蹭往上涨,这里头的门道可就深了呀。”

徐长卿听得认真,不时点头,又问道:“那老先生,您可知这僧道人数增多,除了百姓为避赋税劳役,还有别的缘由吗?”老学究捻着胡须,缓缓说道:“这缘由嘛,自然还有。有些寺庙道观的住持、观主,为了扩充自家的势力,多收些香火钱,便放宽了收人的门槛,也不管来者是否真心,只要给了钱,便都收入门下了。还有啊,这市面上有些不法之徒,觉得披上僧道的外衣,行事更方便些,便也混了进去,这一来二去,可不就乱套了嘛。”徐长卿听了,心中越发觉得这僧道之患必须得整治了,不然这南京城的安稳怕是都要受影响。

从老学究那儿离开后,徐长卿又去了几处偏远些的寺庙道观,佯装成香客,与那些僧道们攀谈,暗中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在一处小寺庙里,他发现有几个僧人在禅房里偷偷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全然没了出家人的样子。徐长卿心中气愤,却也不好当场发作,只得暗暗记下。在另一处道观里,他看到有道士在和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称兄道弟,似乎关系颇为密切,徐长卿心想:“这道观怕是和这些人有什么勾结呀,难怪百姓对僧道有些怨言了。”

经过这一番查访,徐长卿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都一一记录下来,想着要找个办法把这些告知朝廷,也好让朝廷能更清楚地知晓这僧道之患的严重性。可他只是个画师,平日里与朝廷官员并无往来,如何能将这些情况递上去呢?他为此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一日,徐长卿在城中的画馆里与人交流画作时,偶然结识了一位在官府当差的小吏,名叫赵六。两人聊得颇为投机,徐长卿见他为人正直,便试探着将自己了解的僧道之患的情况说了出来,还拿出自己记录的本子给他看。赵六看后,大为震惊,说道:“徐兄,你这收集的情况可太重要了呀,我在官府当差,也听闻朝廷有意整治僧道,可具体情况还了解得没你这般详细呢。我看啊,你可以把这些整理成一份文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