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92章 年 丘濬着《大学衍义补》问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弘治五年,大明江山沐浴在一片祥和与忙碌交织的氛围之中。京城的街巷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贩夫走卒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以及学堂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汇聚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达官显贵们穿梭于朝堂与府邸之间,或为政事争论不休,或在家中吟诗作画,尽享这太平盛世的惬意。而在这繁华表象之下,文化的浪潮正暗自涌动,众多文人墨客皆渴望在这历史的长卷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明史·丘濬传》记载:“濬以真德秀《大学衍义》止述修身、齐家之事,而缺治国、平天下大道,乃博采群书补之,名曰《大学衍义补》,孝宗览之,甚喜,赉金币,命所司刊行。”寥寥数语,却道出了这部鸿篇巨着问世的由来以及它在当时所受到的重视,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化的苍穹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也由此牵出了一段围绕着《大学衍义补》的故事,在历史的舞台上缓缓拉开帷幕。

在京城之中,有一位名叫沈逸尘的年轻翰林院编修,年方二十有六,生得眉清目秀,气质儒雅,一袭月白色长袍更衬得他风度翩翩。他自幼便对经史子集痴迷不已,凭借着过人的才学,一路过关斩将,踏入了这令人向往又充满挑战的翰林院。沈逸尘心怀壮志,渴望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为大明的文化繁荣贡献一己之力,同时也期盼着能以自己的学识影响朝堂决策,让天下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翰林院那古旧的庭院之中。沈逸尘如往常一般,早早来到此处,整理着案牍,准备开始新一天的编撰工作。这时,一位年长的同僚踱步而来,手中拿着一卷书册,神色颇为激动地对他说道:“逸尘啊,听闻琼山先生丘濬所着的《大学衍义补》近日已然问世,那可是一部集诸多学识与治国理念的佳作啊,如今在京城的文人圈子里都传开了,众人皆赞不绝口呢。”沈逸尘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赶忙说道:“哦?竟有此事,丘先生之名如雷贯耳,他所着之书必是不凡,不知书中都有些什么精妙之处,还望前辈为我解惑呀。”那同僚微微一笑,便翻开书册,开始为沈逸尘讲解起来,只见那书中引经据典,从治国方略到民生大计,皆有涉猎,且论述精妙,逻辑严谨,沈逸尘越听越入神,心中对丘濬更是钦佩不已。

没过几日,朝廷上下都在热议《大学衍义补》,孝宗皇帝对其青睐有加,不仅赏赐了金币,还下令让相关部门尽快刊行,以便能让更多的人读到这部佳作。翰林院自然也承担了一部分校订、抄录的工作,沈逸尘有幸参与其中,心中满是欢喜,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参与校订的过程中,沈逸尘愈发感受到这部书的博大精深。书中对于如何选拔贤能之士、如何改善赋税制度、如何加强边防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都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沈逸尘一边仔细校订文字,一边在心中暗自思索着这些理念,想着若是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之中,那大明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然而,这《大学衍义补》的问世,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在文人的圈子里,也有一些人出于嫉妒或是秉持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对其提出了质疑。有一位名叫刘崇礼的老儒,在京城的学界也颇有几分名气,他向来以正统的理学自居,认为丘濬在书中的一些观点过于激进,背离了先圣的教诲。

一日,在一场文人的雅集之上,众人围坐品茶,谈论着学问。话题不知怎的就转到了《大学衍义补》上,刘崇礼皱着眉头,手抚胡须,高声说道:“那丘濬所着之书,看似旁征博引,实则是标新立异,将一些杂学混入了正统的儒学之中,这岂不是乱了学问的根本嘛,真真是不可取啊。”沈逸尘听闻,心中颇为不悦,他站起身来,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刘先生此言差矣,丘先生着此书,乃是为了补前人之不足,其目的在于为治国平天下提供更全面的思路,书中所引皆有据可查,又何来乱了根本一说呢?”刘崇礼见沈逸尘反驳,脸色一沉,说道:“你这小辈,懂些什么,不过是读了几本书便在这里妄言,那丘濬的想法太过理想化,根本不符合我大明的实际情况。”沈逸尘据理力争道:“刘先生,学问本就是在不断探讨中进步的,丘先生的观点虽未必尽善尽美,但也值得我们细细研究,从中汲取有益之处呀,怎可如此轻易否定呢?”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雅集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紧张起来,其他文人见状,赶忙上前劝解,这场争论才暂且平息了下来。

回到翰林院后,沈逸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这部书的价值,却没想到会遭到如此误解,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