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章 第4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就是我恨透你,娑婆世界我再也不回来了。它带有点断灭。因为无常故苦,就是说他悟入空之前带有苦谛的思考。

这个苦谛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他今生的经验,痛苦经历太多,所以他对痛苦的感受太深;第二个,他所接受的教育。他可能《阿含经》读得很深入,对无常、苦、无我思考很深,所以他“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这种印象深刻以后,你要从《法华经》把他带出来,很困难。你看佛陀讲到最后的时候,五千比丘、比丘尼退席,他根本不想听了。他进入空观以后,佛陀要把他从空观拉出来,拉不出来。

诸位!贵为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都没办法把他们从空观拉出来,只能等待下一尊佛陀了。就是说,你这个空观,要把你从空性拉出来,比较难。当然,如果你修《般若经》,你的空观是:人生没有什么痛不痛苦了,因为它因缘生,它没有自性,所以我就可以放下。这种人的空观,他容易出来。

总而言之,如果你不从空观出来,人生对你来说,那叫一个寂静,你就谈不上“菩提”这两个字了,那你的人生只有破妄了,就没有显真这一块。所以,《法华经》的目的是要把一个人从空性带出来。就是说,你的法门都不用改变,你该干么还干么。你念佛,你不一定要执着只是净土,你可以为了成佛而念佛,你为了无上菩提而念佛。你往生照样得到,但是你未来的路一帆风顺。

诸位!你最好知道一件事情,你现在所做的决定会影响到你的未来。如果你现在只想到往生,就是你所有的佛号的设定只到往生,好,这个佛号把你送到净土去了。然后呢?然后所有佛号的功能全部消失掉。因为你刚开始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就是这样设定的。虽然它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对你来说是有量光、有量寿。“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你一开始的设定,你就不是为了无上菩提来念佛的,你为了你个人的往生。所以,当你往生以后,你看到别人他那个佛号对他的加持力还在,他从初地到十地如此的顺畅;而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糟糕了!因为你所有的因地的修学全部没有了。你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你变成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东西要重新开始了。

我再提醒大家一件事情:注意你的因地。我们现在经常很后悔:早知道,我前生就怎么样。千金难买早知道!就是说我们看到,哎呀,别人怎么样。你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就是调整你的因地。那么你现在因地圆满的时候,你未来的路就能够走得很快,所谓的大白牛车。

所以,本经就是把那些人从空性里面拉出来,从空出假。在因地增加他的智慧;在果地又“发众圣之权巧,显本地之幽微”,在果地上让大家对佛道羡慕。讲到三世诸佛的权巧方便,所谓的八相成道、示现生老病死等等,把这个权巧方便收起来,开显佛陀无量功德,无量庄严的法报二身,使令我们对佛道更加的好乐。能够“增道损生”,增加我们的功德,减损我们生死轮回的业力。“位邻大觉”,位邻成佛。

佛陀一方面讲智慧来引导我们,一方面讲功德来引导我们。“一期化导,事理俱圆。莲华之譬,意在斯矣。”做为释迦牟尼佛的一个总结,三世诸佛出世一定要讲《法华经》,否则他前面的方便门没办法收尾。就是说,佛陀为什么在过程中会讲这部经、这部经、这部经……而最后一定要讲《法华经》做收尾?他如果不讲《法华经》收尾,那就像本经说的,佛陀落入悭贪,佛陀没有把最好的东西给众生,而且对前面所开的方便门——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办法做一个交代。所以,一期的化导,一定要会入法华,这个时候理观事修圆满。莲花的譬喻的道理就在这里。就是说,所有的修行,都一定有莲花跟莲子——理观、事修,这样才圆满。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唯识的好处,它解释因果很清楚:这怎么回事?我今生没有造这个罪,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因为仓库里面有。唯识的因果思想,它建立一个阿赖耶识的概念。就是,你今生不是承当你今生的因果,你要承当你无量的过去的因果。这个就是唯识学。

你看唯识学的思想修的观照是什么?修无分别智。就是,看到因缘果报,我没有意见,就是我不能动名言。“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当然,唯识学也有缺点。唯识学,你学完以后会觉得内心很沉重,你背负无量的过去。这个生命的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你要概括承受你过去的因缘,因为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