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的第一个因缘。
丁二、现瑞叙 分二
我们看第二个因缘,丁二的现瑞。
既然弟子有这样的一个因缘招感,佛陀就要有所表示了。有所表示就是现瑞。现瑞有两大科:一个是此土六瑞,一个是他土六瑞。这个此土指的是娑婆世界,就是佛陀说法当时的娑婆世界所现出的六种相状。他土六瑞指的是什么呢?他土六瑞是指佛陀放光以后,那个光明当中的世界(不是娑婆世界,是佛陀放光现出的世界)的瑞相,叫做他土六瑞。
戊一、此土六瑞 分六
己一、说法瑞
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就是说,佛陀是先说了大乘经典,名《无量义经》。这个《无量义经》有两个特点: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教菩萨法”指的是教导菩萨的智慧;“佛所护念”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功德。一个是教菩萨的智慧,一个是宣扬佛陀的功德。《无量义经》的内容,蕅益大师说,它的特色是从一义处出无量义,从一心真如开显无量的法门;而且得于无量义入于一义处,又从无量的法门回归到一心,所以它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种就是类似《华严经》的事事无碍法门,开显你怎么样修六度,从六度当中怎么样成就六波罗蜜的功德,就讲这个《无量义经》。
这个《无量义经》的特色,就是“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所以它是属于大乘的圆顿法门。它不摄受二乘人,只摄受大乘根熟菩萨。这是第一个,说法瑞。
己二、入定瑞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此土六瑞,当然很关键的就是这个入定。若论说法,佛陀经常说法,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在入定这一块,古代的大德对这段经文有很多的论述。我们先解释无量义,再说明无量义三昧的殊胜。
佛陀讲完《无量义经》以后,他做了一个动作,叫做结跏趺坐。干什么呢?“入于无量义处三昧。”他的身心世界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这个时候身心不动。古德解释说,《无量义经》它是从一而发展出无量法门,入于无量三昧是把无量法门又回归到一心。所以无量义,佛陀说法的时候是叫做一心衍生万法,开出六度的法门;但是入三昧是万法又回到一心,所以这个时候身心是寂静不动的。
那么为什么说佛陀入定是如此的特殊呢?蕅益大师解释说,入定对佛陀是很平常,但是说法以后入定,此乃奇特,就是这个时机很不寻常。佛陀一般的情况,说完法以后他是要下座离开的,但是佛陀说完《无量义经》以后不但没有离开,还入了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古德讲,妙法将现!这个就是有征兆了。因为后面的瑞相有三种:雨花、地动跟众喜。雨曼陀罗花,大地六种震动,乃至于大众欢喜,都是跟这个入定有关系。我们解释一下。
为什么入定是妙法将现的征兆呢?一念心性虽然是众生本具,但是对我们来说,它要能够现前是有条件的。我们一般人是有心性,但是不现前。就好像说,你家有很多珍宝,但是都藏在大地下面,你没有去开挖,所以对你来说就没有。我们凡夫这个一念心性的自性功德,对我们来说有跟没有是一样。我们等于没有,因为我们没有现前。
那么佛陀做这个动作,古德解释说,为什么入定这么关键?因为它是一个内观的表示。真如本性要现前,一定要内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唯识、天台跟净土,简单看它的思想就看得出来。
从唯识的角度。你看唯识,唯识的修学只有一个宗旨,就是消灭阿赖耶识。唯识学认为,我们无量劫的轮回,你为什么会轮回呢?因为你有一个大仓库,阿赖耶识把你的业力都收集起来了,它时间到的时候就把业力释放出来。所以阿赖耶识有两种功能:第一个,摄持一切的种子;第二个,生起现行,它把业力释放出来。唯识的态度就是说,它已经保存了,保存就保存了,你也没办法。但是,你想办法不要让它业力释放。那怎么办呢?唯识学说,我们业力要释放,它有个条件,就是你第六意识的妄想跟第七意识的执着必须跟业力要产生互动。业力刺激你,然后你妄想执着,你也要去攀缘它。业力跟妄想执着要打成一片,这个业力才会辗转相续。唯识的概念是这样。
这样讲的话,业力我们改变不了它,因为业力是依他起性,你该受的。那这样子,唯识学怎么办呢?唯识学有办法。唯识学提出一个法,叫修无分别智。就是说,业力释放的时候,你的心不带名言,不能表示意见。就是说,不管快乐的果报现前,不管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