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1章 第71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化城,这个化是神通所变现的,以神通力变现出来的,所以它的存在叫做“无而忽有”。我们知道,如果一个法是透过因缘慢慢成长的,是一个因缘所生法,那么它的显现要有一个慢慢的过程。如果是神通,它就没有过程。本来没有,突然间一下子出现了,这个叫化。就是说,它的生起不是一种正常的因缘所生法,而是佛陀的神通力变现出来的,这叫化。

那么变化什么东西呢?变化的是“城”。“防非御敌,息苦安身,名之为城。”在广大的沙漠当中,佛陀为什么要把这个城堡给化现出来呢?他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防非御敌。我们在整个生死轮回当中,那不是平静的生活,那叫内忧外患。防非,就是防止内心的过非。我们内心就是有贪瞋痴的烦恼,防止内心烦恼的活动。御敌,抵抗外在的生死业力。所以,这个城主要可以说是防止内心的烦恼,也抵抗外在的业力,这是第一个目的。

第二个,息苦安身。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城堡当中稍作休息,避免生死疲劳之苦,这叫城。

那么这个化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二乘的空性涅盘。它对内防止见思烦恼的活动,对外抵抗分段生死的业力,使令我们在这个涅盘当中得到寂静安稳之乐。我们前面讲到三界火宅的譬喻,说整个三界都起火了。这个起火不是只有欲界,色界、无色界都起火了,程度不同。那么起火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只有一道门可以出去。只有一个门,就是涅盘之门,就是你必须进入空性的涅盘。

这个门就是佛陀施设的。那么这个门,这个涅盘之门,藏通别圆四教的修行者对这个涅盘,这个空性,各有各的看法。

我们看第一个。“若约教释,藏教于涅盘生安稳想,生灭度想。”藏教人,这个人就是小乘根机。我们知道,小乘根机对于生死轮回的痛苦有特别的厌恶,所以他对于这种空性的涅盘生安稳想。

就是他还没有死亡之前,把这个空性涅盘当作他一个安稳的地方。你看阿罗汉,阿罗汉有时候遇到暴风雨,他不想去托钵,他很简单,他就入灭尽定。所以他的空性涅盘现前的时候,他可以在这个地方稍作休息,他可以休息五天、七天。当然不能超过七天,如果超过七天,他出来以后身体就败坏,气血就完全断了。所以他能够在空性当中在今生作安稳想。

最关键的是他死了以后,他把空性涅盘当作灭度想。他认为这个是他唯一的一生修学的皈依处,进去以后就不再出来了,就生灭度想。

这是藏教。

通教的菩萨就好一点,“如父过险”。通教菩萨对这个城堡他是怎么想呢?就是有一个父亲,他要经过这个灾难的险道,那么他是怎么办呢?他一脚在城内,一脚在城外。他为什么不全部进去呢?因为“忆其子故”。声闻人比较没有大悲心,所以他看到空性涅盘就一头整个栽进去了。通教菩萨好一点,他身体进去一半,他一半安住空性、一半面对因缘。为什么他不全部进去呢?因为他大悲心“忆其子故”,所以“从城入险”。他一方面安住空性的涅盘,一方面一半就进入这个三界的险道,扶习润生,而终究不以空性为证。这是通教菩萨,他进去一半。

那别教菩萨,他也不知道这个空性的涅盘——这个城堡是如梦如幻的,他也把它当真实。但是他好一点,他是把这个城堡用来防止危险。别教的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这菩萨道有时候疲累,疲累时他暂时入这个三三昧,空、无相、无愿三三昧,稍作休息,或者作一个防御。所以他从城门过而不入,他不以这个空性为究竟。

所以,藏、通、别这三教,它们的差别:藏教是全部投进去涅盘,他不再出来了;通教是身体进一半,他留一半,他要度化众生的;别教是基本上不进去,他是偶尔用来作一种防御的功能。但是这藏、通、别三教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把空性涅盘当作真实有。只有圆教的思想例外。

圆教的思想的角度,它不从因缘来看事情。从因缘的角度,那空性涅盘当然是真实的。他因为从心性的角度来看一切法是如梦如幻,所以,圆教思想认为说,烦恼是如梦如幻,生死是如梦如幻。既然烦恼是如梦如幻,那你就不必刻意去断它,你只要转变就好。所以,城堡也是如梦如幻,用如梦如幻的空性来调伏如梦如幻的生死。

所以,能够称为“化城”,那是圆教的圆满思想,因为他真的把空性涅盘当作唯心所现的一个假相。他借假修真,他可以受用,但是他不住。

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三乘共坐解脱床。很多人行菩萨道,他怎么说?他说,我不了生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