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根人,讲这一转的时候就开悟了。对中根人,必须要劝修,“此是苦,汝应知。”对钝根人,他就必须要作证,对钝根人都一定要示相,佛陀必须要作一个证明,“此是苦,我已知”,我已经走过来了,给大家一个信心。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的定义就是逼迫。三界的果报产生的逼迫,来自三个方向:
一个是苦苦。苦苦指的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跟五阴炽盛,就是这八种痛苦的感受,本身就是逼迫性。这个大家可以理解了,你痛苦的感受出现的时候,你感到一种不自在的压力。这第一个。
第二个是坏苦。就是我们过去造了一些善业,当善业果报出现的时候,是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佛法说这种是坏苦,因为这种快乐它有一个问题,它会变化。而我们对快乐的诉求必须要稳定,所以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它本身就是痛苦。比如你小时候很快乐,然后你长大以后发生了重大事故,你身体出现重大的毛病,结果你从此以后快乐失掉,因为那个快乐跟身体健康有关系的。所以,当一个因缘变化的时候,你快乐就从此消失了,这个快乐是无常败坏的。佛法说快乐也是逼迫性,是因为,对望着未来它是不安稳的。
第三个,是讲行苦。这个行苦就微细了,就是说,我们的身心世界,它不是一个寂静的状态,它会刹那刹那生灭迁流,就像水,它会流动的。这种迁流我们一般凡夫感受不到,要有禅定的人才知道。我们的五阴身心是生灭迁流之苦,叫行苦。
这是第一个,佛陀把痛苦的形相讲出来,苦苦、坏苦、行苦,都是逼迫性。
那么,我们对痛苦应该怎么修呢?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你知道。因为痛苦不要修,它是一个现象界,所以我们应该如实地去了知。
而第三个,作证,佛陀已经是真实了知了,就是佛陀因为了知了痛苦,才有办法成佛的。
这个苦谛的修为,很多人有一个盲点,尤其是净土宗,这个盲点更严重。净土宗说,欸,我不需要思惟苦谛,因为我的人生经验里面,我从小到大吃尽了苦头。小时候很多的病痛;长大以后,工作、婚姻也不顺利;年纪大以后,子女对我也不太好。我一路走来,痛苦经验太多了,所以我的苦谛应该是及格了。这是不对的,因为你不能用生命经验来取代智慧的观照。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生命经验是不全面的。你人生的体验,从整个佛法三界的果报来说那算得了什么?佛法讲苦谛是要遍三界的,所以你在苦谛的知,你所了知的痛苦是很小的。
那么,这样有什么问题呢?表示你对诸天没有抗拒的能力,因为它没有在你了知的范围当中。你的痛苦只是你这一生八九十岁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一个很狭隘的知见,非常狭隘,只是三界果报当中的一粒小沙而已。所以,除了你自己这一生的痛苦经验以外,其他的痛苦,你都没有免疫功能;诸天的快乐,你没办法抗拒。禅定的快乐,临终出现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抗拒。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你的知太狭隘。
所以,很多人用生命经验取代智慧的观照,这是不对的。你的人生只是无量的因缘当中其中一个单一的因缘,但是你透过无常观、无我观,你是把整个三界的苦全部了知了,就是对于三界的果报,你有免疫性了。所以这个地方是全方位地用智慧来观照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无常败坏的。这个功课是很重要,就是了知三界的果报是痛苦的。就是说,我们不见得马上能够了生死,但是你先建立一个观念,就是人生追求快乐是不对的。你要建立这个观念,你才有机会了生死。
苦谛修完以后,要找原因了。看集谛。
集。集者,“招感”义,即见思惑及所生诸业俱。苦因。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劝修,此是集,汝应断。
作证,此是集,我已断。
诸法因缘生,不管是杂染的因缘,还是清净的因缘,都有它的因果。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痛苦呢,圣人来到世间为什么就没有这种痛苦呢?因为它有一种因地的招感,就是我们见思的烦恼跟种种有漏的业力,烦恼跟业力的结合。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集谛要先知道它的相貌,什么东西是招感这个痛苦的因缘呢?就是烦恼跟业力。
那应该怎么办呢?果报不能断,诸位!你说我这个手经常去做坏事,我把手给断了。没有用的!果报不能断,你断果报,你犯杀罪。断,要断因地。果报只要知道就好,果报是知道有这回事,产生出离心就可以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断他的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