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6章 第76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说。我们依止开权显实而成就佛陀的智慧,看到佛陀的功德而发愿成就。所以整个《法华经》,要成就《法华经》的善根,包括清净心、菩提愿这两个。一个是信解《法华经》而产生欢喜;第二个,发菩提心。

丑二、佛起称叹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

前面是讲到大通智胜佛入定以后,十六菩萨沙弥就各自讲《法华经》,每一个人都产生了清净心、菩提愿,讲完以后,佛陀就出定了,就从三昧中出定,出定以后就赞叹人,赞叹法。

先看赞叹人。说为你们讲《法华经》的十六菩萨沙弥,是“甚为希有”。为什么甚为希有呢?因为他们具足四种功德:第一个,“诸根通利,智慧明了”。这我们前面讲过,他们已经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了。第二个,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成就广大的福德。第三个,“于诸佛所,常修梵行”。他们生生世世亲近诸佛的时候,都是示现出家的,常修梵行。第四个,“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他一方面受持中道的佛智,一方面有善巧方便来开导众生,“令入其中”。就是智慧、慈悲、善巧、福德四种功德具足。

先赞叹人,再赞叹法。看第二段,赞叹法。

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大通智胜佛从定中出来以后,赞叹十六菩萨沙弥,又赞叹《妙法莲华经》,说:“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够信解十六菩萨所说的《妙法莲华经》,重点在下面这句话——“受持不毁”,你们能产生坚定的信解,那么,这个人有什么好处呢?是人在未来世当中,“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一定可以在未来世中成就无上菩提。等于是对未来授通记。

这个地方的重点在于“受持不毁”。因为到这个地方,第二段因缘——释迦牟尼佛听《法华经》跟讲《法华经》的因缘结束了;后面的因缘就是,声闻弟子听了《法华经》以后,他们有什么遭遇呢?有些人听了《法华经》以后,直趋佛道,就进入《华严经》成佛去了。有些人听了《法华经》以后,堕落了,到三恶道去了。不得已,佛陀赶快用权法先把他拉起来。诸位!每一个人听完《法华经》以后,都产生了信解欢喜,但是有些人退转,有些人不退转,关键就在这四个字:受持不毁。我们说明一下。

你听了《法华经》以后,你道理完全明白了,你只有一半的功德;一个人要能够真正不退转,一定要发愿。所以,听完《法华经》以后,你最好去做一个动作,受菩萨戒,把菩萨戒再受一次。因为你没有通达一心真如之前,你没有通达“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不能够感受到你的心跟诸佛是同一个体性的,而发菩提心。你认为你是打妄想了,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佛陀是万德庄严,这样受的菩萨戒是不算的。依《法华经》,你没办法总持,这是虚妄的,这是权法。就是说,你能够会权入实以后,你要去再次受菩萨戒,就是用你的菩萨戒的菩提愿力跟《法华经》的智慧的清净心的观照合起来,就是受持不毁。

所以,一个人会不会退转看两个指标:第一个,你的智慧观照力;第二个,你的誓愿力。两个指标缺一不可。这两个指标就造成了后面的差别。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其实他在座的时候度了很多人,他讲《法华经》的时候有多少?很多很多,度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这一生在座的弟子,很多很多的声闻人,常随众的弟子,为什么现在还是声闻众呢?就是退转了,但是他同梯听《法华经》的人,现在很多很多是成就了法身,甚至已经成就十地菩萨,为什么?就是他的受持有没有退转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整部学完《法华经》以后,都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了,但是来生以后呢?那就各走各的路了,因为你落入因缘所生法就不好说了。就是说,你明白心性以后,这是理观的智慧,但是你不可能永远在理观当中,你总要面对因缘。

你明白《法华经》以后,你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大家都安住在一念心性。但是你回家以后,那就是一个现实的因缘所生法,你有你的家庭,他有他的家庭。所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