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塔,遍满其国。
应身佛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他不是我们内心本具的,他是要靠因缘的修德创造出来。既然是因缘所生法,第一个,它有时间相,有空间相。它的时间相是什么呢?“劫名宝明”,它当时,就那一个时代的人,心中出现各种光明,叫宝明。“国名善净”,就是这个国土是他们具足清净无漏的善法所成。“其佛寿命无量阿僧只劫。”这个寿命对我们是很重要,寿命久远。“法住甚久”。佛灭度后,弟子们“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一般应身佛,我们看前面,阿罗汉前面的授记,大概二十小劫、四十小劫。这个富楼那尊者这一期的应身佛竟然是无量阿僧只劫,这个寿命非常久。当然,对一个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的圣人来说,时间就没有关系了;但对凡夫来说这个寿命很重要,因为你往生以后希望一劳永逸。
这个地方就讲到富楼那尊者他的因地跟果地的相互的关系。
癸二、重颂 分二:子一、颂本迹;子二、颂授记
子一、颂本迹 分二:丑一、总颂诸声闻本迹;丑二、别颂富楼那本迹
丑一、总颂诸声闻本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 佛子所行道
善学方便故 不可得思议
知众乐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 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 化诸众生类
自说是声闻 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 皆悉得成就
虽小欲懈怠 渐当令作佛
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少欲厌生死 实自净佛土
这个地方先讲到本迹的功德,再说明本迹的相状。
先看功德。佛陀把前面的富楼那尊者的因地跟果地的道理再讲一次。“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这个佛子不是指富楼那尊者,是指的他所有的千二百弟子当中,有一些人是“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千二百弟子都是在大通智胜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以后产生退转了,有很多已经是增上成就法身菩萨了,但是“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他的目的就是要“善学方便故”。他们已经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而开始在成就他的不可思议的应身佛了。
他怎么样能够作各种相状来示现呢?“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他们为什么愿意生生世世现出家相来护持诸佛呢?因为这个地方有个重要的道理,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生长在五浊恶世。五浊恶世当中,“知众乐小法”,众生在五浊恶世的时候痛苦加重,在痛苦逼迫之下,大家会开始重视自己的自了,“而畏于大智”,而害怕这种大乘的中道实相。就是说,在痛苦当中,大家会喜欢修空性来自我保护,而不喜欢从空出假。
所以就是为什么这个声闻弟子他们愿意示现声闻的相,因为众生就喜欢空性,所以“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既然他在五浊恶世面对的根机都是一种小乘的根机,所以他就以空性的方便门来化导诸众生。而且对外来说,说自己是声闻弟子,那自己的智慧“去佛道久远”。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此来度脱无量的众生,“皆悉得成就”,因为要同事摄。当然,佛陀弟子也有一些大菩萨,比方说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但是一般的根机比较小的众生,他可能宁可去接近声闻弟子,因为觉得他们跟他的档次比较接近。所以,从同事摄的角度,这些声闻弟子其实都有资格来示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这种大菩萨的相状,但是他看到有些众生可能跟他有缘,而这些有缘众生是“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所以就以这个现声闻相来度脱他们,使令他们“皆悉得成就”,先成就小乘的小果。
虽然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小乘的小果是“小欲又懈怠”,就是你成就初果,赶不上初地,但是,“渐当令作佛”,从一佛乘的角度,小乘的果位也可以转入到真如本性,也可以到大乘佛法的,就是先以欲钩牵。“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所以他们的真实相貌,是把自己的法身功德隐藏起来,现出那种非常谨慎,走路都很小心的这种声闻相状,表现出少欲知足。其实他们的内心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们是要成熟众生,庄严净土。这个是讲到他的一个本迹的功德。
我们看本迹之相。
示众有三毒 又现邪见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