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其实很重视因地。就是说,如果你种的是一个苹果的种子,你迟早会变成苹果的,你不可能种苹果的种子变成葡萄的,不可能。所以,你把因地弄正了,后面的修学自然就是所谓的因缘果报就顺过去了。所以《法华经》就是怎么样?把你的发心端正,把它变成成佛的因地。这个地方是引用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成长过程来作一个引证。
(二)次述现今文殊弘扬妙法,龙女转身成佛之事,以此明证,一乘妙法,自行化他同成佛道。
第二段,本品“次述现今”,这个现今是指佛在世的时候,文殊菩萨到龙宫去弘扬《法华经》,龙女听完《法华经》以后“转身成佛”,以此明证一乘的妙法,“自行化他,同成佛道”。这个第二段是引龙女的转身成佛。
第三段是把这两段作一个总结。佛陀为什么引用这两段呢?看第三段。
( 三)本经迹门流通,凡有五品。今品引过去“天授弘经,释尊得道”,现今“文殊说法,龙女成佛”,以此明证古今不易,先后联辉,显古今宏持本经之人,最为殊胜,以劝四众效法受持宏通。
本经的迹门流通总共有五品,法、宝、达、持、安五品。这一品是第三品。它一方面引用过去提婆达多弘经,释迦牟尼佛听闻《法华经》以后得道,一方面以佛世的时候,文殊菩萨到龙宫说法、龙女成佛,这两段的事例,来说明成佛的《法华》是怎么样?“古今不易。”
就是说,你学《法华经》的特点是怎么样?它没有所谓的正法、像法、末法时代,跟你在什么时代学习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它是你自己内心的世界,清净的心随时存在,什么时候回家那是你自个儿的事,跟佛陀在不在、世界乱不乱完全没有关系。
我们看《法华经》的特色。比方说你今天修六度,跟环境有关系,你很多因缘要具足,因为它是因缘所生法。如果说没有一个度化众生的因缘,你要强修六度也修不起来。修六度法就不是你说了算,你要跟众生互动,他要跟你有缘。你要度化他,他要跟你有缘。但是,你要内观真如,这跟所有人都没有关系了,就看你要不要,看你方法对不对。所以,这个《法华经》的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心的修学,跟古代、现代、末法、像法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所以用“前后联辉”,用古代的跟现代的一个时空来对照,来发明“古今弘持本经之人最为殊胜,以劝四众效法受持弘通”。
这个地方等于是用两段来引证,一个是释迦牟尼佛的修学,一个是龙女的修学。不过这两段还是有点不太一样。释迦牟尼佛这一段的因缘偏重事修,强调释迦牟尼佛的精进力。而龙女听完《法华经》以后转身成佛,偏重理观,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强调理观的相应。释迦牟尼佛这一段强调事修的精进,我们到了经文就很容易看清楚。
戊一、明昔日达多通经释迦成道 分三:己一、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己二、结会古今;己三、劝信生善
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一品是<提婆达多品>,就是迹门流通的第三品,分成两科。第一科,明昔日达多通经释迦成道。这第一段的因缘就是讲到,过去生提婆达多弘扬《法华经》,释迦牟尼佛听了《法华经》以后,在未来的修行当中终于成道。这一段里面有三小段。
己一、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 分二:庚一、长行;庚二、重颂
先看己一的“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这个“师”指的是提婆达多,他是释迦牟尼佛的授教师;这个“弟”指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一段讲他们之间受持《法华经》的相貌。这当中分两段。
庚一、长行 分四:辛一、求法时节;辛二、正明求法;辛三、求得法师;辛四、受法奉行
先看庚一的“长行”。长行当中分成四段。
辛一、求法时节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 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
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他的一个求法的时间点跟它的过程。尔时,佛陀,就是释迦牟尼佛,告诉诸菩萨及天人众,他讲到自己过去的一段因缘,说,我于过去无量劫中。那么这个时间点并没有明显说出来,但是应该是非常长,肯定是长过大通智胜佛。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做十六王子,他已经是法身菩萨了,但是这个时候他还不是法身菩萨,他还是一个内凡位。在这么长远的时间当中,当初为了求《法华经》,希望能够找到一佛乘的妙法,内心“无有懈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