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第五十六面,附表四十。我们看“圆教修行阶位——六即佛”这当中的第二,名字即佛。
天台智者大师把我们从凡夫到成佛所必须面对的法界分成三大类,一个是众生法界,一个是佛法界,一个是心法界,这三大类。三大类当中,从修行的角度,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我们可以从凡夫法界直趋佛法,然后在过程当中再去面对心法界,就是边走边修,遇到问题了再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凡夫直接趋入佛法界这种修法,智者大师说叫做缘修,因缘的缘。这是第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是,我们从凡夫先趋向心法界,先调整心态,强化我们的心灵的力量以后,然后再趋向佛法界。这个叫真修,真如的真。
缘修跟真修,当你选择以后,就有两种差别出现了。如果你选择的是缘修,或者你选择的是真修,这个时候有两种差别:第一个是坚固跟不坚固的差别;第二个是圆满跟不圆满的差别。
我们先看坚固跟不坚固。
缘修就是说,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直接面对因缘所生法。面对因缘所生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从因缘的定位,我们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我们要面对过去无始劫来所留下来的烦恼跟业力。所以,从因缘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内忧外患,内有烦恼、外有业力。然后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那么这样子有什么问题呢?就很容易受到外力跟内因的伤害而退转。
比方说你修布施,你要起烦恼了你就修不下去;就算你没有起烦恼,外面的人事稍微刺激你一下,你也修不下去,因为这个因缘所生法太过复杂。所以,从缘修的角度,我们将会面对无量次的退转。就是我们可能修了一段时间,然后马上就被打回原形,这个是缘修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能把生生世世点点滴滴的功德积累起来,这是缘修的第一个问题。
那如果真修,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因为真修他先内观真如。真如是一个自性清净心,所以当他安住自性清净的时候,“再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所以,在安住真如以后,你再面对因缘所生法,虽然你也是面对烦恼、面对业力,但是这个时候烦恼、业力对你来说叫做如梦如幻。如梦如幻,你就不用刻意去对治它。你只要怎么样?不随妄转就可以了。所以真修就是说,他有强大的自性功德力的支持,他把一切的因缘所生法都拉到一念心性来观察,这个时候变成如梦如幻。所以你的善根是直接安住在实际理地,变成善根不退。
这是真修的第一个好处——不会退转。
第二个,我们来谈圆满跟不圆满的问题。
缘修的人,基本上是心外求法的,他认为佛的功德是要去求的。因为缘修的定位就是,我是业障生死凡夫,诸佛菩萨的功德是万德庄严,那我不断地透过六度来积累这种功德,所以这种是标准的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会落入一种法执的窠臼。就是说,本来这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法是圆满的,但是我们有所得的心,就使令这个法变成不圆满了,我们自己把这个法变成不圆满。就好像说,“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每一个法都像一个广大的大地,但是我们自己在大地当中挖了自己的坑,我们自己跳入这种坑洞里面。所以,我们执着布施,我们就跟持戒产生区隔;我们执着持戒,就跟忍辱产生区隔。
其实,佛陀设计六度的时候,法跟法是互含互摄的。它本来是互含互摄的,但是我们一种有攀缘心的人来操作,就变成各自独立了,因为你这种个人的倾向太过严重。就是你修布施,你的身口意就出现了布施相,布施相就不是持戒相;你强调持戒,你就失去了布施相……就是法门本来是圆满的,但是被我们操作成不圆满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态有问题,这个能修的心有问题——攀缘,而且是执着一个相状,而这个相状把我们自己给框住了。
如果我们采取真修就不会了,因为我们是从生灭的攀缘心而回归到一念心性。一念心性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它是离相清净的,没有相状。所以,在真修的角度,他是站在无求的角度来求。这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假借布施来开显我们自性本具的布施的功德;我们假借持戒这个修学的法,来开显我自性本具的持戒的功德,这借相修心。所以,他法法消归心性的结果,他每一个法都是跟真如法界相应的,所以他在成就功德的时候是圆满的无上菩提。
也就是说,基本上,修行,你选择不同的过程,你就有不同的结果,成佛之道就是这样。不是看谁先修行了,不是这个意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