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二十四面,我们看丙二的“如来摩顶付嘱”。
这一科是讲到<嘱累品>。<嘱累品>跟前面的<如来神力品>合起来,就是佛陀的付嘱流通。在流通分当中,首先佛陀亲自出面,就是显现神通跟出言付嘱,希望能够把这个法宝流通后世。那么佛陀为什么会这么慎重地亲自出面来付嘱呢?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解释。
我们凡夫修学,我们的生命体叫做业报身。这个业报身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它有烦恼障。就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经常起烦恼,有很多负面的情绪,贪瞋痴的烦恼。这个烦恼一活动的时候就障碍我们的圣道。我们本来念佛念得好好的,持咒持得好好的,那这个时候佛号、咒语就受到障碍了。
第二个,就是业障。因为我们过去所造的有漏的业力,到今生业力起现行的时候,会牵动我们很多很多人事的不如意。比方说怨憎会,比方说爱别离等等。就是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在我们生命出现,这件事情对我们产生障碍。
第三个,就是报障。这个报障是我们感受最直接的,就是身体的病痛,老病死。你这个病痛一生起的时候,你功课就做不下去了。
所以,每一个修行人,不管福报大小,都离不开这三种障碍的,都要面对的。
那怎么办呢?三种方法。
第一个,我们看看外道怎么处理。
外道处理这三种障碍,他直接从报障下手,他解决果报的问题。他用什么方法呢?用禅定跟苦行,用一种极端的痛苦的感受,或者是用高深的禅定,来改变我们的果报。但这样有个问题,你这个果报体背后是烦恼业力支持,才有这个果报的。所以你直接改变果报会有什么问题呢?就是如石压草。你那个草的根没有解决,你把草压住了,其实它里面在生长,你根本不知道。所以外道这种方法是不能解决障碍的,而更增加了另外一个障碍。
那么,人天乘是怎么解决?
我们看他怎么解决障碍。人天乘是从业力下手:我就断恶修善,我积集很多的善业来冲淡我的恶业。可以。那你用重大的善业来冲淡你的恶业,你会产生安乐。但是你在修习善法的时候,你产生执着,有相的执着。而且你这个执着一生,就想要掌控你这个业力,掌控这个果报,所以你就没办法解决生死问题了。所以你那个就是还没有解决问题,落入有相执着。
二乘人就高明多了。二乘人在烦恼障、业障、报障当中,他知道问题的根源在烦恼,所以他修无常无我观,把那个我执给灭了以后,烦恼就消失了。当然障碍没有了,但是又有一个问题,叫做错损菩提。你把障碍消失了,你这个果报体也没有功用了,你灰身泯智了。你这整个功德妙用,整个六根的妙用全部消失了。
人天乘是偏在有相这一块,二乘是偏在空性的涅盘这一块。所以我们看五乘的佛法,面对障碍,处理这个障碍的问题都不圆满。
那怎么办呢?
直到我们学《法华经》。《法华经》解决障碍很简单,叫做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它的特点就是逆流照性。你不要随顺这个障碍的这种生死流去对治。你这个障碍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你是生生世世经过无量劫的时间养成强大的力量,你怎么可以跟它对治呢?你站在它的对立面,那你就很吃亏了。所以它是怎么样?逆流。先把烦恼障、业障、报障放下,直接照到你的生命的根源——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为什么有果报体?
你说,欸,我这个果报体是上辈子的业力来的。那上辈子,再上辈子,你一直逆生死流,一直照、照,照到最后,回到生命的原始点——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么你知道你的本性清净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生命改变了,就安住自性清净心。为什么呢?虽然你学了《法华经》,烦恼依旧,业力依旧,也是老病死依旧,烦恼、业力、果报都一样,那差在哪里呢?差在没有障碍了。对你来说,你能够操作一心三观,你叫做面对烦恼,而别人叫做面对烦恼障,就不一样了。
我举个例子,比方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对亲人的爱念,我们对我们今生努力的各种财物的爱念,这都是一种烦恼。这不可避免的,因为你凡夫,你不可能修到完全没有烦恼。但是你学《法华经》的人,你也起烦恼,他也起烦恼,有什么差别呢?他的烦恼会破坏他的佛号,你的烦恼不会破坏佛号,你可以跟佛号共存。因为你的内心安住在自性清净心,叫做“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因为你从真如的角度来看你的烦恼,那叫如梦如幻。就是,烦恼有没有?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