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离谱,供货风险太大,我不能做赔本生意。”
张晨亮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李总,我们合作多年,一直互利共赢。这次危机大家都难,但如果您现在断货,我们的生产线停工,后续恢复合作也会困难重重。我有个提议,我们适当提高采购价格,同时与您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加大订单量,您分担一部分风险,我们共渡难关,如何?”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供应商权衡利弊,终于松口,同意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价格供货,同时优先保障公司的原材料供应。
另一边,陆晟枫和研发团队日夜奋战,重新梳理研发项目。在项目评估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
研发人员小刘提出:“陆总,我觉得目前正在研发的智能医疗辅助诊断系统至关重要,它一旦成功,将大幅提升我们产品的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这个项目不能停。”
另一位研发人员小王则担忧地说:“可资金有限,继续推进这个项目,其他几个有潜力的基础技术研究就得搁置,会不会影响公司的技术储备?”
陆晟枫沉思片刻,果断决策:“智能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确实是核心项目,必须保障。其他项目暂时放缓,但保留核心团队,定期进行技术研讨,一旦形势好转,立即重启。同时,优化研发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争取用有限的资源做出最大的成果。”
在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一个意外的机遇悄然浮现。政府为了扶持本土医疗科技企业度过难关,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包括专项研发补贴、税收优惠、市场推广支持等。
陆晟枫、赵琳琳和张晨亮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团队研究政策,准备申报材料。在一次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会议上,他们详细阐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创新成果以及应对危机的决心。
陆晟枫诚恳地说:“各位领导,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医疗科技创新,为社会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这次危机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我们从未放弃,积极自救。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我们一定不负所望,利用好政策,加快研发,扩大就业,回馈社会。”
政府部门对公司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过审核,公司顺利获得了多项扶持政策,犹如久旱逢甘霖,进一步增强了公司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底气。
随着各项应对措施逐步落实,公司的局势逐渐稳定。海外市场虽然依旧艰难,但通过调整营销策略,开拓新兴市场,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国内市场在政策扶持下,需求激增,公司加大了本地化服务力度,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产品销量稳步回升。
在一次公司内部的季度总结会上,陆晟枫看着略显疲惫但眼神坚定的团队成员,心中满是感慨:“伙伴们,过去这几个月,我们如同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前行,但大家不离不弃,并肩作战,终于让公司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如今,曙光初现,我们更要总结经验,砥砺前行。”
赵琳琳微笑着补充:“是啊,这次危机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发现了隐藏的机遇。我们优化了资金管理、供应链体系,还与政府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张晨亮振奋地挥舞着拳头:“接下来,我们要乘胜追击,加快智能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发,争取早日推向市场,让那些小瞧我们的人看看,什么叫打不倒的韧性!”
员工们纷纷鼓掌,士气高涨。公司如同经历了一场洗礼,在危机的磨砺下,变得更加坚韧、成熟。
然而,危机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医疗物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公司面临着既要保障常规业务发展,又要迅速转产抗疫物资的双重压力。
在紧急召开的疫情应对会议上,陆晟枫目光凝重地看着大家:“疫情当前,刻不容缓。作为医疗科技企业,我们有责任、有能力为抗疫出一份力。但转产抗疫物资谈何容易,生产线改造、原材料采购、质量认证……问题一大堆,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产部经理率先发言:“陆总,我建议先对现有生产线进行评估,挑选部分通用性强的设备进行改造,快速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基础物资。同时,与原材料供应商紧急沟通,争取优先供应抗疫物资生产所需原材料。”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接着说:“质量是生命线,必须严格按照医疗标准建立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抗疫物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邀请权威机构进行检测认证,让医护人员和民众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