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四子高宁也是逃亡西域,虽说多年后横扫异域再卷土重来,可还是被一战击溃。
而徐承来国之后也身感世家的危害,他自己出身世家,他能夺取高氏的江山,焉知他日没有别的世家有样学样,篡夺他子孙的皇位。
所以,徐承终其一生都在改制,好在他功绩大的没边,且活的够长,所以很多昔日旧朝的弊政都在他手上得到了改良和延续,他的继任者太宗文皇帝徐德也是一样,照着他的路子一直推行。终于在大虞第四任皇帝安帝徐远平的手中实现了徐承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寒门崛起。
安帝时期的官场,寒门出身者已不弱于世家,皆是徐承为首的历代帝王孜孜不倦地推行新政累积而来的福报,科举在安帝时期已经非常成熟,这全赖于徐承开国之初就不断加大投入各地学社的建设,经过几代帝王的坚持,民智大开,寒门学子人才辈出,到了安帝时期,起码明面上已经不弱于世家家学。
世家也终于不再是一个皇朝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但这还不是大虞历代帝王对朝政格局的最高追求,因为他们也没打算完全取缔世家,他们只是想淡化世家,起码在朝堂之上,不会有人因为世家出身就自觉高人一等,但是印在骨子里上千年的骄傲,又岂能说不要就不要的,莫说世家子做不到,就是民间大部分百姓还是推崇世家风骨的,毕竟不可能所有世家都是坏的,也不可能只要寒门出身就是好人,而且为民请命的世家子也一直不缺,而鱼肉百姓的寒门官员也不是没有。所以,纵然寒门崛起,但是在淡化世家的道路上,大虞帝王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可是这条路安帝走不完了,只能留给儿子继续走了。
只是不知安帝是怎么回事,一共二十三名子女,其中儿子就十五人,女儿也有八人,可其中除了继位的徐世贞外却还有十人早夭,均活不过成年,包括安帝连续两任太子的两个嫡子,即长子徐世懋和六子徐世勋,还有次子邺郡王徐世农、七子武功王徐世祺、十子汉雍王徐世智、十一子天龙王徐世桧、十三子偃南王徐世傥、次女也是嫡长女肃国长公主徐诗婉、五女荥城公主徐思韵、六女筦河公主徐佳宁十人。
在世诸子中最年长者为三皇子春临王徐世刚,可惜一心只爱做学问,于帝王权谋之时无甚兴趣,自然不在安帝的考虑之内,便安排他到了崇文阁出任阁主的副手,从此醉心文学,帮国家编书立着也就是了。
四皇子壶山王徐世胜空有野心,却手段拙劣、残暴,不适合为君,安帝甚恶之,早早地便将其打发至封地。结果徐世胜在封地壶山郡飞鹰走狗、欺压百姓,被多名御史多次参奏,安帝随即派人前去调查属实后,将其抓捕回京,削去王爵,然后特意因此建造庶人府,将罪大恶极的皇室宗亲终身囚禁于此,而壶山王徐世胜也是第一位被关押在此的皇族,也是截止目前为止唯一一位。
五皇子湘王徐世冀出身高贵,他的母妃乃津县符氏的嫡女,津县符氏在世家排名中算不上多顶级显赫的门阀,但是祖上自跟随大周海源平王徐盛的大周津县侯符颖起,代代皆以徐氏家臣自居,符颖的曾孙符啸更是辅佐太祖高皇帝徐承扫清寰宇,开创新朝的大功臣,为此还被太祖封为湘国公,死后追封业阳王,身后荣耀至极。算是大虞数得上号的忠臣世家。有了符氏的加持,加上徐世冀自身文武双全,素有贤名,所以,湘王曾经一度是太子人选的有力竞争者。可惜湘王在第二任太子死后,代天子巡视河北之时,不慎感染重病,薨于回京途中。安帝为此甚是心痛。徐世冀生前乃甘凉王,湘王爵位乃是薨后安帝追封。
八皇子东山王徐世兴与湘王徐世冀一母同胞,只是不及胞兄聪慧,人品虽说不差,但是才能确实平庸,加上过于忠厚直爽,所以也不在安帝的考虑范围之内。
九皇子北原王徐世和乃安帝酒后宠幸宫女所生,母子二人一直不得宠爱,单看王号便知,北原乃草原最北边的羁縻州,算是大虞边境中的边境,封到这个地方跟流放无异,所以很明显这不受安帝宠爱的皇子也跟皇位无缘,不但无缘,还很是被嫌弃。
十二皇子徐世贞乃皇后王氏第三个儿子,也就是安帝的嫡三子,自他出生没多久便被立为太子,荣宠至极,安帝驾崩后也顺理成章的登基继位,可惜命短,十二岁继位,十五岁就驾崩,按礼制大虞十六岁便视为成年,行冠礼,皇帝也一样,只有成年后才可亲政,也就是说徐世贞甚至都没有亲政就已经驾崩了。这也是亏得安帝早死三年,否则怕是这徐世贞将会是安帝熬死的第三任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