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邦这边带着人马就浩浩汤汤地往云梦泽而去。
同时,传檄天下,说他要巡视云梦泽,要在陈城会见各路诸侯。
陈城此时还由项羽所封的县令利几把控,对刘邦来说也不是主场,诸侯王泰然处之,全部准备带着兵马赶来会盟,巡狩山野。
韩信一听自己的老大要来自己的地盘巡视,这就像后世上级领导下去检查一样,被检查的人早早就在门口列队迎接了。
韩信也早早带着人在刘邦的必经之路等待。
千呼万盼,终于等到刘邦大部队经过,韩信第一时间便带着随从过去拜谒了。
他万万没想到刘邦竟然不讲武德,他们一进营中便被刘邦派人给捉了起来。
“陛下,我到底犯了什么事?为什么把我给捉起来了?”韩信大喊道。
刘邦看到韩信被捉,心中的大石也终于放了下来,淡淡地说道:“你别说话!你谋反的姿态已经很明显了!你还是跟我回去走一趟吧。”
说罢,他便命人将韩信带到后面的马车上看押起来。
韩信大骂道:“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当然也就该被烹杀了!”
听到这话,刘邦也不理会他,等回到洛阳后,他就赦免了韩信的罪状,削去王位,将韩信改封为彻侯,号为淮阴侯,封地在韩信故乡淮阴县。
要说韩信被擒,那也是注定的结局。
只能怪他自己记吃不记打,这也不是他第一次着了刘邦的道。
第一次在成皋之战之后,项羽击败彭越后,立即引兵重新围困成皋。刘邦被打的大败,只有与夏侯婴逃出成皋。
这时,韩信已经攻下赵国之地,拥有了一定实力,而且就驻扎在距离刘邦不远的修武。
刘邦对韩信不救援自己极为恼怒,于是他趁韩信还没有起床,就突然出现在了韩信的军营,并直接夺了韩信的印符,就这样轻易地夺走了韩信的兵权。
之后则令韩信返回赵地重新招募士兵,再由韩信引兵向东攻打齐国。
第二次在垓下之战之后,汉军胜利,刘邦迅速回师,直接把大军开进韩信的军营,又一次夺了韩信的兵权,把韩信改封为楚王。
说到底就是韩信对刘邦太忠心了,觉得刘邦不会对他不利。
之前刘邦剥夺了他的齐王封号,改封他为楚王。将他统治的范围移到了淮北地区,以下邳为都城。
与齐国相比,楚处于边缘国家,为了说服韩信去就任,刘邦也编造了一个借口,他说如今义帝无后,而你对楚地的风俗比较熟悉,天下也没有人比你当楚王更合适的了。
刘邦的这个借口可是牵强得很,没有任何一条足以说明韩信你必须前往。
然而若是从深层考虑,楚国的地盘确实比齐国大,又是韩信的家乡。让韩信去当楚王,那也等于让他是衣锦还乡了。
同样是王,齐王和楚王又有何分别呢?这其中当然是有分别的。
首先,从位置上说,齐正处于中原的核心地区,而它的经济实力也要比周围的国家要强很多。
楚地虽然广阔,然而位置太靠边缘,经济力量更是薄弱,其他条件也很落后。
其次,楚毕竟是项羽的故乡,民风彪悍,不是像齐国那样容易控制的。
这就像由一线城市的一把手,调你去当五线城市的一把手一样,明显就是降职了。
韩信不可能看不出来,就算他看不出来,他身边的谋士也能看得出来。
然而,出乎刘邦意料的是,韩信竟然一声不吭,带上人马就到楚地赴任去了。
而韩信之所以能够接受刘邦的这样的条件,那首先是由于他自己个人的梦想已经达成。
韩信早期生活落魄,他一生所追求的只不过就是封王而已,既然是封王,那齐王和楚王没什么不同。
再者,他心中对刘邦是感恩的,不然早在武涉和蒯通劝说他的时候,他也不会毅然拒绝了他们三分天下的要求。
而且由于太忠心,所以他任由刘邦在自己身边安插亲信。
连刘邦甚至安排张耳监视自己,分自己的权,他也坦然接受。
由于他身边都是刘邦的嫡系,有这些人在,他很容易就被架空。
即便是被封王,如果权力没有亲信的拱卫,权力就渗透不下去,就是一个傀儡。
所以刘邦才敢大摇大摆地进入韩信军营夺其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