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看到封套上的鸡毛时,便知道有大事发生了。
只因鸡毛文书,是指古代传送紧急文书,在封套上插鸡毛为记,又称为鸡毛信,源自于秦汉时代的羽檄。
我们都知道每逢战争或重大灾难发生时,讯息的传递是最重要的。
现代的通讯工具五花八门,我们可以靠电脑、手机、快递、传真等来传送讯息。但是,在古代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传递紧急书信呢?
其实,古代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就是靠“鸡毛文书”来传递。
在古代,如果战事紧急,就在檄文插上鸟羽以示十分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但后面除鸟类羽毛外,也有使用鸡毛。
究其原因,应该是古人对鸡有很高评价,如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中载︰“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文中赞美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也因此鸡被视为“五德之禽”。
除此之外,古人一向视鸡为吉祥的象征,寓意逢凶化吉。
不过,最大可能是因为鸡毛的取得往往比鸟类羽毛更容易。
听到刘邦说大事不好,在场众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等着刘邦继续说下去。
刘邦环顾全场,定了下心神才说道:“韩信反了。”
“陛下,到底是哪个韩信?”萧何问道。
“楚王韩信。”
刘邦这话一出,全场众人都脸色凝重了起来。
只因刘邦手下有两个韩信,一个是以淮阴侯的头衔出现,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另一个则是拥有着高贵的贵族血统,韩襄王的庶出孙子的韩国宗室之后韩信。
为了区分他们,在司马迁的笔下,平民出身的叫韩信,而韩国宗室之后的则称为韩王信。
前者名声极大,传奇故事也多。但后者韩王信也并非无名之辈,只是淮阴侯的名气实在太大,把他给遮盖了。
之前刘邦想先处理的异姓王便是韩王信。这家伙生得高大魁梧,身长八尺五寸,连人高马大的项羽也望尘莫及。
刘邦进攻韩国的阳城时,得到了韩王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
不久,刘邦做了汉王,韩王信向刘邦进言,劝说刘邦挥师东进,与西楚霸王项羽一决雌雄。
刘邦又封韩王信为韩太尉,命其带兵攻取韩国。
不到一年功夫,韩王信便打下了韩国的二十几座城池,并打败了项羽封的伪韩王郑昌,可谓是战功赫赫。
但对比兵仙韩信来说,那真是没法比。
这也是萧何一句话,就能将他踢去晋阳,而听到兵仙韩信造反,所有人都脸色凝重的原因。
“大王,赶紧发兵吧,让我活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子!”樊哙骂道。
其余将领也纷纷请战。
刘邦默不作声,因为他也没信心打赢韩信。
盛名之下无虚士,人家韩信的赫赫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战功打出来的。
蒲坂之战,他以声东击西之计拿下魏都安邑;井陉之战,背水一战,大破赵军;
潍水之战,水淹齐楚联军,斩杀楚将龙且;垓下之战,布五军阵诱敌,击破项羽军。
哪一场战役他都赢得漂亮,堪称经典。
在场众人看到刘邦不出声,也知道自家的陛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暗暗着急了。
这时,一个声音问道:“陛下,这次有人上书告发韩信造反的这件事,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刘邦抬头一看,见原来是陈平,于是答道:“除了在场之人之外,没人知道。”
“那韩信自己知道吗?”
“也不知道。”
陈平又问:“陛下的军队比韩信的军队厉害吗?”
刘邦回答:“不见得。”
陈平又问:“陛下手下的战将中,有谁在战场上能敌过韩信?”
刘邦回答:“没有能敌得过他的。”
在场的人听到刘邦这话,也是忿忿不平,但又不得不认同,自己确实比不过韩信。
“军队实力不如韩信,将领又不是韩信的对手,现在您要出兵去攻打韩信;
一旦引起战争的话。胜负就难以预料。这样做我真是很为陛下担心啊!”
听到陈平这话,刘邦也着急了,连忙问道:“爱卿,你还有什么稳妥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