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会有好处;
如果我的话不中听,大王可以把我们二十人公开处斩,以此来和汉国划清界限,向楚国表忠心。”
要知道,随何在刘邦集团只是一个普通谒者的身份,或者说只是刘邦身边的一个传令兵,在机缘巧合之下,斗胆接下来这样一项天大的任务,已经相当于给自己背水列阵了,从此有进无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所以说随何特别大胆,当然,作为他的同僚,也是倒霉,一下子就被他卖了。
不过话说回来,随何心里应该是有几分把握的。
因为自己虽然被晾了三天,说明黥布不敢开罪楚国。
但假如黥布的亲楚之心真有那么坚定的话,首先在九江国境就会拒绝接纳汉使,更不可能在国都把这二十人规模的使节团接待下来。
所以这三天来,黥布一定也不好过,天天都在天人交战,举棋不定,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于是,随何的策略果然奏效,为自己赢得了一个面谈的机会。
随何终于见到黥布后,劈头第一句话就是故作玄虚。
随何问道:“汉王派我来九江国出使,恭恭敬敬地向大王递交国书,我私下却感到费解,大王为什么和楚国走得那么近呢?”
黥布答道:“难道不应该吗?我以臣子之礼侍奉楚国。”
随何等的就是这句话,随即展开分析,指出当初项羽出兵齐国的时候,黥布托病不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
更不要说彭城求援,他竟然一兵不发,项羽不恨死他才怪。
紧接着,随何又给他分析现在楚国只不过是外强中干,而汉国则比楚国只强不弱这个事实。
最后又给他画大饼,说刘邦得胜之后,绝对会给他裂土封王,以礼相待。
随何这一番分析,果然说得黥布心思活络。
虽然是半真半假,但至少前半部分相当实事求是——黥布已经先后两度辜负了项羽,裂痕无法弥合,一定会被项羽猜忌,与其费心费力去维系这种微妙的关系,不如索性翻脸算了。
就这样,双方秘密约定:九江国叛楚归汉。
这是一桩极度机密的事情,千万不能泄露出去。
黥布之所以要保密,其实就是首鼠两端,留了后手,将来一旦见势不妙,还不难和项羽恢复关系。
但随何怎么可能如他的意?
国际关系看起来高高在上,本质上其实和三角恋爱一样,随何作为撬墙角的第三者,明显就是小三,为了上位,当然是找到原配逼宫啦。
楚汉相争,双方都在用人之际,项羽的使者也在九江国,正在敦促黥布赶紧发兵援楚。
于是随何大喇喇闯进了楚国使者的住处,径直坐到上首位置,出语惊人:“九江王已经归附我们汉王了,你们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呢?”
在随何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黥布就在现场,当即就愣住了。
楚国使者自然愤然离席,场面一时间极度尴尬。
但随何一点都不尴尬,叮嘱黥布说:“事已至此,您赶紧把楚国使者杀了,可不能让人家回去报信,至于您自己呢,就赶紧投奔汉王吧。”
随何三言两语之间,就把黥布的退路断了。
此时的黥布,就算恨不得把随何剥皮抽筋,也只能一切依着随何,先杀楚国使者,又对楚国用兵。
话说项羽也是手下无人可用,派出的人没有一个能打的,拉拢韩信,被拒绝了。
现在派人出使黥布,最后又被干掉。
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倒向了刘邦,项羽直接被天下所有诸侯围殴了。
但随何知道,策反黥布这事,虽然有运气成分,但毕竟黥布和项羽不是一条心这事,早就有迹可循。
而这次出使项羽,想完成刘邦的任务,那就真的纯靠运气了。
以项羽过往的性格,劝谏一下都要被烹掉,这次自己怕是有去无回了。
想到这,随何都有点后悔自己当初毛遂自荐出使黥布了,起码老老实实当一传令兵还能苟活下来。
而此时趴在床榻之上的常威,心中正想着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口不能言实在是太麻烦了。
忽然,它脑中灵光一闪,心中喜道:【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