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老师和观众。在雷鸣般的撑声后,扩音器里传来了打分的声音,激动的心听到,已进入第三名。
……
比赛在你追我赶的分数中降下帷幕,唱歌比赛闭幕式申站长代表祁禄镇,领了乡镇组第三名的奖牌,以资奖励。
第3章冒险探路
下午5点,忙完扶贫报表,等不及叫村里向导,有着冒险精神的炳宣叫上张书记、文化站小申,从上岭岗这边,三人出发探路去。
根据住山脚下百姓指点,三人从繁茂翠绿的木子岭树丛叉路口上去,一段黄土路,缓缓的向上,到了路边大滚石近头,一级一级的石阶映入了眼帘,十分原始,表面溜光。
“果然有石阶路,这下好了,这长征路通了。”炳宣边走边激动地说。
“刘委员这么激动,发现宝似的。”文化站小申应。
“对他来说,是宝,近段时问,老念念不忘走长征路,有了这条石阶路,他不得天天走呀!”张书记呛了句。
的确,自从上次和元领导走了邓屋段小道,风光很好,也很原始,但没有发现古驿道石阶路,对外宣传起来说是长征时红军走过,别人说证据呢?而有了这种千年石板路,说长征中红军走过,就不用那么辛苦解释了,只要是原来一直有的路,党史已记载走过祁禄镇,方向和位置对上,千军万马来了,走官修古驿道正常,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的交通公路,现在说的高速路……
石阶路一直向上延伸,沿着木子岭转了一大大的弧形,上了山坳就断了,有1.5米宽,古人把大小相近的卵石麻得严丝合缝,表面平整,技术水平高超。你看长年经雨水冲刷,整个路面突兀,也稳如磐石一般,自然排水还十分良好。路面更从下到上都十分完整,算下来足有1公里多。
山坳以过是荒田,沼泽连片,长满细竹和野草,走了大概有一公里,路都宽大,百姓砍柴草、摘木子和种田等的山间大路,到了一叉路口,不知怎走了,这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为了保险起见,炳宣赶紧拨通了金沙村小袁书记的电话。
问清所处叉路已是全沙村地界,还告诉继续走方向左侧过坳下山,到金沙村不远,大概3公里,且没有叉路。
“只有继续走,不走回头路,实在看不见就叫他们来接。”
另两人响应。
“申站长,你是女同志,走中间,不要被狼叼走了,我开路,张书记断后。”
“啊!南方也有狼吗?”
“有呀,前面那只色狼。”
“哦。”
哦啥,你傻缺吧还是心知肚明,这是带队关心话语,年轻的90后听不懂。
“那会害怕就拉着我或者张书记。”
“美得你们!我才不。”
路在脚下朦朦胧胧的,时隐时现,只好用手机照明了,转过山坳坡笔直下降,下山了,这时山区夜里四周凉嗖嗖的。
“啊呀!我掉坑里了,赶快来救我。”
“是吗,申姑娘和大地无缝拥抱了?”
前面拿灯一照,果然在路坎下,黑黝黝只露个头,两手伸出空中,上下挥舞。
炳宣笑着说,“谁刚才说才不呢,你看,大山听见了,惩罚你。”
”快来抓着我,拉我起来吧,女人都说反话,大山没听懂。”申姑娘俏皮赶紧更正。
“好吧!大山见证。”
两手紧紧握在一起,扭胯登腿,上面雄姿用力一拉,顺利把下面的柔美拉了上来。
“你这么没用,会掉下去。不过还好,这么轻,要吃胖了我就拉不上了。”
三人哈哈大笑!
“不是近视吗?看不清。不然也掉不下去啰。还别说,我们这样就像是走长征路吧。”小申一语道破。
的确,长征时有多少这样年轻的男女,摸黑走在山道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遇到困难,危险相帮共度难关,才能走完漫漫万里长征路……
“实实在在走长征路,不是好像。”炳宣纠正。
这时,一道白光照在路中间,同时传来声音。
“唉!你们是刘委员吧。”
“是。”
一呼一应,对上了,是自己同志。
走近,小袁书记说,“我和文书来接应,两军胜利会师。”
然后说,“太晚了,才叫你们走这段近的,不然,另一条才险峻,有小河,有石桥,有石阶路。刘委员,张书记,还有申站长明天来走另一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