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考察团抵达时,一位名叫炳宣的盘古山镇旅游顾问、乡贤早已等候在那里。炳宣是土生土长的盘古山人,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热情地迎接了考察团,并主动承担起了引导和讲解各个景点情况的任务。
“欢迎大家来到盘古山,这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和探索。”炳宣微笑着说道。
考察团首先来到了盘古山的草场。广袤无垠的草场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翠绿的光芒,微风吹过,草浪起伏,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炳宣介绍道:“这片草场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开展各种夜间户外露营、晨观日出活动,还能让游客们亲近大自然,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接着,他们走进了茂密的森林。山林河沟里瀑布飞泻,森林中树木参天,枝叶繁茂,仿佛一个绿色的迷宫。炳宣边走边说:“这里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原始状态十分好,有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我们可以规划一些徒步路线,让游客们深入其中,体验森林的神秘和魅力。”
随后,他们来到了山上的钨矿旧矿公居屋。这些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工矿历史的记忆,见证了盘古山曾经的辉煌。炳宣感慨地说:“这些旧矿公居屋是我们盘古山历史的见证,我们可以将其进行修复和保护,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工矿特色的文化景点。”
山下的水上矿招待所也引起了考察团的极大兴趣。这座建筑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炳宣介绍说:“这里可以改造成一个具有复古风格的民宿,让游客们体验到过去的生活氛围。”
盘古山矿山公园更是让考察团眼前一亮。公园里展示着各种与矿山相关的展品和设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矿业繁荣的时代。炳宣详细地讲解着每一个展品的来历和意义,考察团成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工人文化宫和工矿古街则展现了盘古山独特的人文风情。炳宣带着考察团漫步在古街上,讲述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传说。
“这里的每一块石板都有着它的故事,每一栋建筑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炳宣说道。
考察团对钨矿选场也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这里曾经是钨矿开采和加工的重要场所,是前苏联工程师倾心打造的依山而建五十年代水泥建筑,如今虽已停产,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工业魅力。炳宣说:“我们可以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工业旅游民宿和景区,让游客们住宿、了解钨矿的开采和加工过程。”
而那 500亩沙滩更是让考察团兴奋不已。他们想象着在这里建设一座五星级酒店,与沙滩、湖泊相互映衬,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炳宣详细地介绍了沙滩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将其与酒店建设相结合。
“我们可以在沙滩上划分不同的区域,开展沙滩车越野、水上漂流等活动,让游客们尽情享受水上和沙滩的乐趣。”炳宣说道。
对于极地运动小镇的1200米高、880米中和700米低的三地起飞点滑翔伞项目,考察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炳宣带着他们来到滑翔伞基地,介绍着这里的地形和气象条件。
“这里的气流非常适合滑翔伞运动,据专业人士测量,这里气流十分丰富,一年有300天可滑翔,独特资源在全国少有。我们可以打造一个集培训、体验和比赛于一体的综合滑翔伞基地,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挑战自我。”炳宣说道。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考察团在炳宣的引导下,对盘古山的各个景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测量。他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每天,他们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地穿梭在盘古山的各个角落。炳宣始终陪伴在他们身边,耐心地解答着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在考察的过程中,考察团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一些景点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一些项目的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研究。但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考察团终于完成了对盘古山旅游资源的详细考察。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期待,离开了盘古山。
回到市里后,考察团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中。他们根据在盘古山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出了一份详细的旅游发展规划。
这份规划涵盖了盘古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景点建设、项目策划、市场推广等多个方面。它不仅为盘古山的旅游发展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