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改变历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8章 胡椒伦(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纪晓岚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便是以纪晓岚为首的读书人,也是朝廷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清流。

当然,如果是其他清流,听了何维佳的这番言论?

或许真的会扣一顶离经叛道的帽子。

不是因为离经叛道,而是因为何维佳的这套理论说得通,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这会让他们不安,甚至是恐惧。

但同时,他们又没有纪晓岚的自信,海纳百川的胸怀。

所以这些人一定会想办法干掉何维佳,干掉他离经叛道的新理论!

但纪晓岚不一样,至少现阶段的他,会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上思考这些问题。

所以他对于何维佳说的这些?

心中十分喜悦,因为这为他带来新的方向和思路。

这种思维上的提升和开拓,对于纪晓岚这种文人来说,可比皇帝赏赐自己一个大官,更能让他开心,让他舒爽。

另一边的何维佳,他的表情有些迟疑。

很显然,他已经看出了纪晓岚有了兴趣,但在心中一番思索后?

最终他没有侃侃而谈。

因为何维佳知道,自己的思想太过超前,是这个时代所不能容忍的。

八股文的害处,皇帝难道不懂吗?

他懂,但就是因为懂,所以皇帝要重用八股文。

这天下有才的人无数,这些读书人太讨厌,皇帝还不能杀。

所以只能用八股牢笼,捆住这些聪明的读书人。

同理,自己的理论向下发展,一定会引导出一个乾隆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别说是封建王朝。

就算是后世,何维佳的这套理论都会被人骂。

殊不知,何维佳的这套说辞,才更符合领袖的伟大理想和决心。

所以他只是试探着,一点点的给纪晓岚引导:

“这是自然,就拿这胡椒来说,纪先生可曾研究过,胡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廉价?”

纪晓岚学贯古今,这种问题难不倒他,随口便回答道:

“明朝时期,【东西洋考】中记载,三佛齐胡椒每斤百分之一两。”

什么叫专业?

这个就叫专业,纪晓岚堪称一部人形百科全书!

而下一刻,何维佳说出来这样一句话:

“胡椒贵,是因为稀少。如果胡椒足够多,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

只是随着何维佳的这句话,思索中的纪晓岚,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突然一变,神情严肃的说道:

“小何,慎言!这个问题不要再提。”

何维佳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胡椒贵是因为稀少,所以数量多了,胡椒的价格也就下来了。

但胡椒的数量为什么会多?

不是因为培育出了适合本土的新胡椒品种,而是因为打通了海上贸易,大量天竺的胡椒被运送到大清朝。

而纪晓岚又为何如此严肃,甚至严厉的表示要让他慎言?

何维佳摇了摇头,清秀俊朗的面庞,星辰般的眼眸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我知道,南边的那座岛嘛。”

汉人主导世界两千多年,也就是说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都是蛮夷。

所以汉人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跌落神坛的?

原因有很多,但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一个关键节点。

是四年后,乾隆二十二年。

为了南方的一座岛,乾隆颁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东方的大国。

这个庞然大物,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君王,主动让出了资源富饶的大海。

而西方,则凭借着掠夺大海的财富,成功完成了逆袭。

将汉人的龙椅,熔炼成属于他们的至高权杖!

此刻,距离正式颁布国策,还有四年的时间。

但这种级别的国策,一定早早的就开始商讨。

只是讨论许久,仍然没有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答案,所以才被搁置到一旁。

纪晓岚一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所以才会让何维佳慎言。

只是想到四年后的闭关锁国,何维佳心中不由的皱眉。

有的决策弊在当代,功在千秋,如万里长城,如大运河。

有的决策是利在当代,弊在千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