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七章 冀州侯苏护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三位召唤候选人物——西晋时期大臣周处。”

周处,字子隐,义兴郡阳羡县人。西晋时期大臣。吴国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周处少时横行乡里,与南山猛虎、长桥下蛟并称“三害”。其后射虎杀蛟,幡然改悔,弃恶从善。励志好学,颇有文思,在吴国任无难都督。吴亡入晋,官至御史中丞。任职期间,凡所举劾,不避宠戚,公正处置。齐万年反叛朝廷,周处率军讨伐,最终战死沙场,谥号为孝,追赠平西将军。

曾着《默语》、《风土记》,并撰《吴书》,俱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

“第四位召唤候选人物——宗圣曾参。”

曾子,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鲁国南武城人。黄帝后代,亦为夏禹王后代,曾点之子,孔子的弟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儒学五大圣人之一,孔庙四配之一。

曾子少时常随父学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鲁哀公五年,奉父命至楚,从学孔子。后随孔子周游楚、卫后入鲁。颜回病故后,曾子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鲁悼公十一年,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后与子夏、段干木等设教于西河一带。鲁悼公三十二年,曾子病逝,终年71岁,葬于嘉祥县南武山西南的玄武山下。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创作《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他提出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还有其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子为人孝悌、诚信,留下了“啮指痛心”(“二十四孝”之一)“曾子杀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

“第五位召唤候选人物——梁山好汉双鞭呼延灼。”

刘瑜听到最后一人时,突然噗呲一乐:“好好好,跟我玩抽象的是吧。去掉孔乙己和范进。”

一旁的朱灵见刘瑜一直沉默不语,却突然乐出声来,问道:“公子怎么了?”

刘瑜轻咳一声:“无碍。只是我等打算前去冀州侯苏护处,文博兄可愿共往?”

朱灵笑笑:“自是相随!”

众人一起推杯换盏,一番交心置腹,自然不在话下。

“宿主已去除孔乙己、范进二人。人才召唤中……恭喜宿主,获得梁山好汉双鞭呼延灼。武力:94,统率:87,谋略:80,政治:78。”

“呼延灼我喜欢,自己召唤出的第二个梁山五虎将。有勇有谋,良将之材——这数值稳压韩世忠啊。”

大约半个时辰后,刘瑜率领韩非、鲁智深、武松、杨志、史进、穆弘、朱武、陈达、杨春、穆春以及朱灵共十二人前往出发苏护处。

韩世忠叫道:“哥哥为何不带我去?”

刘瑜笑笑,道:“大家都去,若伍凡领人来犯,如何?你与呼延通、岳超、王胜、王权、刘宝、霍武、苏格、苏胜、张青、李忠、周通、杜迁、宋万等众兄弟留守府邸,不得有误!”

“遵命!”

“穆春,去为文博牵来一匹良驹。”

“诺。”

不多时,刘瑜等十二人骑上坐骑,拿上兵器,向邺县东门外校军场出发。

……

此时已时午时,刘瑜遥望将台上一将衣着棕色盔甲,手持长枪,下令三军演武。一声号角,儿郎踊跃,战马咆哮,依队行动,来往盘旋,排成阵势。

将台上令字旗一展,三声号角,鼓角齐鸣,人马奔腾,杀气漫天。又换了阵势,呐喊摇旗,互相攻击,真有鬼神不测之妙。

青面兽杨志观之不尽,赞之有余,看冀州侯年过五旬,手握重兵,身为大帅,衣蟒腰金,专征任讨,名扬四海,威震诸夷,想大丈夫立身处世,如龙得志,烈烈轰轰做一番事业,必当如此。

正在叹慕之间,又听三声号角,一棒鸣金锣响,收了阵势,三军各归队伍。侯爷令下:“场外何人?给本侯拿上来。”

众人进场向前,刘瑜跪下说:“草民邺县人氏刘瑜见过侯爷。”近前刘瑜才看清冀州侯苏护掌中宝器。

宝枪长约一丈,通体为炼铁红铜所制,枪端雕勾火龙头,枪头为龙舌,形如火焰状。

想必这便是十大名枪之一的火龙枪,传说火龙枪历时一月零七天才打造完成,其中枪身是经历雕刻大家细心雕刻而成,重为五十四斤。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